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大山深处“那豆微光”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大山深处“那豆微光”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2-18 03: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连续报道】

  光明日报记者 张哲浩 李洁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艳

  一次特殊的家访,改变了陶建刚的人生走向。

  那是刚支教不久,他到留守儿童宝庆家里家访。

  先是坐车,然后是蹚河、爬坡……折腾了两三个小时,终于远远望见那两间土坯房。

  一进门,宝庆奶奶紧紧拉住陶建刚的手:“老师,娃又闯祸了?”

  “好着哩,我就是来看看!”陶建刚忙不迭掏出给宝庆买的学习用品。

  昏暗的房间里,小宝庆正蹲在一条长凳前写作业。身后的墙上墙皮剥落,风从门缝、窗缝里发着怪啸挤了进来。

  “娃实在可怜!她妈常年患病,她大在外头打工,一年到头见不上几回……”老人用满是茧子的手抹了把眼泪,又赶忙攥住陶建刚的手,“你不会又像以前那些老师,一两年就走了吧?”

  一股心酸伴着责任感从陶建刚心底升腾:“放心,把娃交给我,我不走!”

  那晚,陶建刚久久不能入睡。他做出了一个决定:留下来!

  陶建刚,山东枣庄人。2012年从西安文理学院毕业后,到陕西铜川照金北梁红军小学支教。按照规定,他要在这里度过三个春秋。打那次家访后,他把根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了下来。

  要说环境不艰苦,那是假的。清晨,陶建刚带着记者漫步校园,略带赧颜地忆起与这里“初见”时的情景——

  翻了一道又一道山,眼前终于“跳出”一座校园。坑洼不平的土操场上,稀稀拉拉地站着全校33个学生……

  一到周末,偌大的校园转眼只剩下他一人。孤寂他倒不怕,最让他头疼的是听不懂当地土话——和娃们交流有障碍,可就影响教学了!

  好在这个山东汉子有股不服输的犟劲,困难,一个一个都被他踩在了脚下。

  全校学生成绩普遍不高。问题出在哪里?陶建刚调研发现,首先得在“心”上做文章:“留守儿童长时间见不到父母,心里像破了个大窟窿!”

  “天黑了,看着玩伴被父母或骂或劝领回家,留守孩子的眼中都是落寞。”在校领导支持下,陶建刚在一间办公室里架上电脑、打开摄像头,让孩子们和远方的父母定期视频连线。

  “妈!我想你……”

  “乖,要听你婆的话!爸妈每天也都想你……”

  眼泪肆意地流出来,委屈统统倒了出来。孩子们变得快乐积极了,学习也越来越用功。

  心里的窟窿补起来了,还得找到个“支点”,让学习的劲头“支棱”起来!

  来之前,陶建刚就熟知照金的历史:“20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就在这儿开展革命活动。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寸土,都满蕴着红色基因!”

  于是,在北梁村陈家坡会议旧址前,陶建刚带着孩子们开展校外主题班会——请村里老人讲身边的红色故事。

  “娃娃们,瞅瞅这是个啥?是革命将士们照明用的马灯,点的是煤油……”孩子们小手托着下巴,睁着圆溜溜的眼睛。

  班会结束了,他们还“赖”着不肯走:“老师,下次活动是啥时候?”

  就这样,学校的红色教育越办越红火,还有了小红星讲解队、小红星足球队、小红星合唱队……陶建刚发现,“娃们眼里有了神,上课抢着举手,课间也有说有笑了!”

  2018年儿童节前,孩子们冒出个想法:学校变化这么大,给习爷爷写封信吧!汇报我们学习革命历史的体会和学校发展变化的情况。

  一周后,收到回信。看着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样子,陶建刚心里也无比感动。“希望你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将来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总书记的话,不也是对他们这些“护苗者”的殷殷叮咛吗……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18日 01版)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