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文化中国行】
光明日报记者 刘艳杰 光明日报通讯员 魏康
“街坊邻居们,后天上午十点都来‘赶集’哈,广场老地方!”随着“叮”一声消息提醒,在山东省青岛莱西市水集街道水集一村村民的微信群里,一则“文艺大集”预告消息在群内一石激起千层浪。
“等你走的时候跟我说声,咱一块”“帮我一块占着位哈”……群内你一言我一语,群外奔走相告、口耳相传。等到当天开集一个小时之前,尽管寒风料峭,依然挡不住大家伙儿的“赶集”热情,早早有人搬着马扎等候在社区广场。“姊妹们都盼着来,不早点来就只能站在后边看了。”居民张廷芹说。
“又是一年春来到,演出现场人不少,喜庆锣鼓敲起来,欢天喜地启新程……”元宵佳节刚过,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水集一村还沉浸在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中,作为节后首场“文艺大集”——台上“村咖”云集、“民星”璀璨,台下里三层外三层热闹非凡。
与张廷芹一样,早早前来赶集的还有崔丽玲。与其他老街坊不同,今天崔丽玲要登台表演一段吕剧《小姑贤》选段。舞台上,崔丽玲一招一式、一腔一调颇为有范儿,连前来指导的专业老师都直呼“了不得”,台下更是掌声雷鸣。
除此之外,传统吕剧、三句半、旗袍秀、汉服秀、太极拳、舞台剧等多种文艺形式轮番上演,传统与现代融合,文化与情感交织,让居民们目不暇接,直呼过瘾。而在一旁的作品展示区,精美的书法、绘画、剪纸、折纸、面塑等文艺作品也吸引着众多群众纷纷驻足观赏。
“这是我们推出的第105场‘文艺大集’。”青岛莱西市文联主席逄贵松告诉记者,他们没想到,仅仅推出一年多,“文艺大集”就带来如此巨大的变化与反响。
文艺资源得不到充分发掘、乡村优秀文艺人才难以“冒头”、基层群众“够不着”优质文艺服务,这是过去几年里莱西市基层文化服务工作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三个问题。
怎么破?在学习先进、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莱西市推出了“镇街文联建设全覆盖”项目,按照成熟一个、成立一个的原则,先后在11处镇街成立了文联,以此为平台,广泛吸纳、培训镇街内外的文艺人才,并以定期组织“文艺大集”等形式将“文艺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
“过去,你就是有心学也找不到人教,有时候高价请外面的老师来,教和学也对不上茬,总觉得不接地气隔了一层。”崔丽玲说,现在不一样了,街道有了文联,“草根”文艺爱好者就有了“家”,大家想学啥,文联都能给找到合适的老师。
如今,在专业老师的培训指导和定期开展的一场场“文艺大集”的历练下,崔丽玲的吕剧演唱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成了十里八乡的“大集明星”,她本人也被选为莱西市戏剧家协会理事。
“文化活动多了,是非矛盾少了,老百姓的精气神更好了呗!”赶完第105场“文艺大集”,记者问张廷芹有啥感受,她笑呵呵地总结道。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19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