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国际观察】
作者:邹志强(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研究员)
今年1月底以来,美国新一任政府多次抛出“清空”加沙、“接管”和“拥有”加沙等惊人言论与设想,引起国际社会哗然与普遍反对。
2月15日,以色列释放了369名巴勒斯坦被扣押人员。图为当日,在约旦河西岸中部城市拉姆安拉,获释人员受到人们欢迎。新华社发
美中东政策暴露其霸权底色
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始后,其抛出的“清空”和“接管”加沙的计划可谓非常荒谬,完全无视巴勒斯坦人民的权益和当地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实质上是偏袒和纵容以色列吞并巴勒斯坦土地,毫无道理与公义可言。
从特朗普第一任期的中东政策来看,此种言论源于其亲以色列的固有立场。这也可以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今年2月初访美期间的美方表态中得到明显体现。以色列一直有试图建立“大以色列”的野心——控制加沙地带,蚕食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土地,巩固对戈兰高地的占领,并在黎巴嫩南部建立缓冲区,从而扩大自身的生存空间和安全边界。
特朗普顺应以色列需求,试图将巴勒斯坦人驱逐到邻国,其真实目的可能是把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彻底赶出加沙。强制迁出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对于哈马斯在加沙的生存基础可谓釜底抽薪,实质上是帮助以色列吞并加沙,彻底毁灭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两国方案”。
受到美方言论鼓舞,以色列国内右翼势力蠢蠢欲动,伺机扩大对巴勒斯坦领土的侵占。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对特朗普的言论大加赞赏,甚至发出“可以在沙特建立巴勒斯坦国”等具有挑衅性和争议性的言论。
当前,美国政府的加沙政策已经成为其中东政策走向的风向标,也是检验本届美国政府是否愿意履行国际责任以及将发挥何种作用的试金石。而荒谬的“清空”加沙等言论无疑暴露了美国新政府中东战略的霸权底色——偏袒以色列,无视国际法。美国赤裸裸的强权政治做法对缓解加沙危机与促进巴以和平有害无益,可能会让巴以局势偏离停火降温的轨道,巴以和平也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强制迁移方案极具破坏性
加沙地带是国际公认的巴勒斯坦领土,不应成为他方肆意侵吞的财产;200多万巴勒斯坦民众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不应成为被随意驱赶和处置的对象。强迫加沙民众离开家园严重违反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基本原则。美国“清空”加沙言论不仅严重违反国际法,无视巴勒斯坦及其人民的主权和权益,更将使本已面临严重人道主义灾难的加沙民众雪上加霜。在满目疮痍、亟待救助与重建的加沙惨状对比之下,美方言论愈显残酷与荒谬。
同时,美政府的言论严重破坏巴以双方互信,危及以色列与哈马斯正在执行的停火协议。1月15日达成的双方第一阶段停火和被扣押人员交换协议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各方正就推进第二和第三阶段协议落实而努力。但美方无视停火、人员交换和人道主义援助等紧迫事项,悍然抛出的“清空”加沙言论严重破坏了巴以双方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互信,使本就十分脆弱的停火协议出现重大变数。
对此,哈马斯发声谴责,强调加沙地带属于当地人民。而面对停火协议的模糊规定和不断出现的新摩擦,以色列和哈马斯相互指责对方违反停火协议,双方剑拔弩张,以色列方面甚至宣布做好了重新开战的准备。因此,在特朗普的惊人言论冲击下,停火协议能否继续落实面临更大疑问,加沙重启战火的风险正不断增大。
从长远来看,美方的这一政策将进一步掏空“两国方案”的基础,完全不利于巴以持久和平与中东局势稳定。特朗普不负责任的言论给以色列右翼势力释放了错误信号,恐将对巴以和平进程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无助于地区局势稳定。
美方言论引发中东国家的严重不满,特别是被特朗普点名可以接收加沙民众的埃及和约旦第一时间表示强烈反对,阿拉伯国家联合发声和积极商讨对策,努力寻找新的加沙问题解决方案,进一步降低了对美国政府在斡旋巴以问题上的信任与期待。也门胡塞武装表示,若美国和以色列强行驱逐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胡塞武装就将恢复对以色列的导弹攻击和海上行动。中东局势正在陷入新的动荡与更大的风险之中。
迁移计划现实可行性不大
虽然特朗普无视中东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反对和批评声音,但是迁移计划现实可行性并不大。一方面,加沙地带人口规模较大,让200多万人迁出加沙绝非易事,周边国家更不愿接受。埃及和约旦对此尤为愤怒,因为这可能威胁到其本就脆弱的经济和社会稳定,因此它们不可能配合美国的计划。
另一方面,哈马斯不会轻易让出这片土地,而中东国家与国际社会也对美国的计划纷纷表示反对与谴责。埃及、约旦、沙特、阿联酋以及土耳其等国都明确拒绝美方设想,“坚决反对任何将巴勒斯坦人从他们的土地上赶出去的企图”。埃及宣布将在开罗召开阿拉伯国家紧急峰会,并提出举行伊斯兰合作组织成员国部长级紧急会议,以探讨保证巴勒斯坦人留在本土的重建加沙设想。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也明确表达了反对,认为“强制驱逐”不可接受。如果美国执意推行这一方案,无疑将进一步削弱其国际号召力,使得中东地区各国对美国的政策意图产生更大的怀疑和抵制,特别是可能促使其阿拉伯盟友离心离德,美国后续中东政策布局的难度将急剧增大。
围绕加沙战后治理紧张博弈
强制迁移的言论一出,年初确定的停火协议“三步走”的前景更不乐观,各方就加沙战后安排展开紧张博弈。停火协议的第一阶段虽然经历波折但逐步得到落实,而第二和第三阶段协议尚缺乏细节和实施方案,需要在第一阶段中就此进行谈判和达成协议。第二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永久停火,主要难点就在于以色列不放弃彻底消灭哈马斯的目标,不愿从加沙彻底撤军,做好随时重新开打的准备,不会轻易签署永久停火协议。因此,第二阶段的实质性谈判迟迟难以启动,以方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停火协议的前景。第三阶段将致力于加沙重建,加沙战后安排是各方争议的焦点之一,推进谈判的难度势必更大。
在多方压力之下,阿拉伯国家积极寻求破解当前加沙危机的新出路,目前埃及所提方案受到各方关注和更大认可。该方案计划组建一个由巴勒斯坦人组成的委员会管理加沙地带,但哈马斯不参与加沙治理;由国际社会参与加沙重建,但不强迫加沙居民外迁;继续推动实现“两国方案”。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哈马斯同意退出加沙战后治理,为达成各方能够接受的解决方案提供了新的可能。哈马斯选择妥协是希望推进第二阶段谈判,以尽快达成永久停火,保存自身实力,并避免美以实施更为激进的加沙治理方案。
当前,巴以双方与中东地区力量失衡更加显著,美国新政府的激进政策成为巴以和平与中东局势的最大变数。地区权力格局变化与美方霸道做法都使得外界难以对加沙重建与巴以局势的前景感到乐观。然而,实力优势不会自然带来绝对安全,强权政治更换不来持久和平。加沙是巴勒斯坦人的加沙,加沙的未来应尊重当地人民的意愿,“巴人治巴”应该成为加沙战后安排的基本原则。巴勒斯坦民众的悲剧依然在持续,巴以和平任重道远,而“两国方案”依然是国际社会的最大共识,是巴以持久和平的根本出路。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20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