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刘坤 李韵
“戴上虚拟现实(VR)眼镜,来一场敦煌奇旅”“这是仿生机器‘昆虫’,身长只有2厘米,可用于灾后救援、机械装备结构检测等”……
2月20日,“网络发展新图景”成就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5G基站、应急通信无人机、人形机器人、工业轮足机器狗、天地一体低轨试验卫星模型等展品集中亮相,科技范儿十足。
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中国图片社联合主办,为期1个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副主任杨建波介绍,展览分为“日新月异”“基础坚实”“融合赋能”“普惠利民”四大篇章,通过百余件展品和大量真实影像资料,全面呈现我国网络发展成就。
“我们对展陈设计进行了优化完善,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既能获得良好的视觉体验,又能了解信息通信领域相关知识。”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展人、副研究馆员邵凡晶说,展览期间,中国国家博物馆将组织多场国博讲堂,邀请通信工作者介绍网络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分享工作经历和感悟。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在成就展开幕式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信息通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国所有地级市建成光网城市,开通5G基站超425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数突破10亿户,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量子信息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布局,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超过880万,算力总规模全球排名第二。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21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