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新兴势力搅动德国政治风云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新兴势力搅动德国政治风云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2-21 03: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国际观察】

  作者:马嘉鸿(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研究员)

  2月23日,德国即将迎来新一届联邦议院选举。这次选举被视为德国几十年来最重要的一次选举,其结果不仅将决定德国未来的政策走向,还可能对欧洲乃至全球产生深远影响。

  在经历了慕尼黑恐袭和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副总统对德国内政的“指点”之后,最新民调显示,德国选择党选民支持率排第2位。与此同时,莎拉·瓦根克内希特联盟自去年1月从德国左翼党中独立以来,迅速跃升为德国第五大政治力量。这两个政党如一股旋风,搅动德国政治风云。

  反建制的新兴政治势力

  过去四十年里,新自由主义政策不仅使二战后运转良好的德国社会福利体系大幅衰退,也为德国和欧洲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国际金融资本导致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默克尔政府移民政策带来的安全危机和不可调和的文化冲突;金融产业主导的发展模式暴露出基础设施老旧、去工业化和经济竞争力下降的困境;欧盟机构扩张日益暴露出官僚主义弊病;身份政治和多元文化主义销蚀主流文化与社会凝聚力。更不必说,俄乌冲突造成欧洲安全威胁和防务支出压力,“北溪”管道被炸后出现德国能源价格飙升、工业外迁、裁员失业、通货膨胀等种种问题。

  爱丽丝·魏德尔领导的德国选择党成立于2013年欧债危机之际,彼时它只是反欧元的单一议题政党。其后,该党利用难民危机,发展出驱逐难民的主张,并收获了一系列政治标签:民族保守主义、种族主义、反环保主义等。此次大选中,德国选择党的竞选纲领重点包括:反移民,承诺“在100天之内完全关闭边境”;反欧盟和欧元区,“如有必要可同时保留欧元”;反绿色政治,主张重启核能与“北溪”管道,扭转当前德国能源困局。

  莎拉·瓦根克内希特出生于德国东部耶拿的一个伊朗裔家庭,曾是德国左翼党的元老级人物,因不满于左翼党存在的问题,她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莎拉·瓦根克内希特联盟。该党在经济社会政策上延续左翼立场,主张经济合理性和社会公正性,如提高工资、调控物价、反对过度金融化;而在社会文化政策方面持保守立场,质疑绿色政治。瓦盟此次的竞选纲领则包括取消对俄制裁、反对对乌军援、摆脱美国金融巨头的制约、控制移民等。

  在2024年6月的欧洲议会大选中,德国选择党取得了德国各党总得票率第二的战果,瓦根克内希特联盟首次参与大选就获6.2%的得票率。而在东部州选中,德国选择党在东部三州独占鳌头,瓦根克内希特联盟取得了两位数的不俗战绩,获得组阁权利。

  边缘地带的左右之争

  两个政党都在原东德地区起家,暴露出了这一地区乃是当前德国政治体制的脆弱边缘地带。自两德统一后,原东德地区人口流失高达200万。这一地区不仅老龄化程度高、人均收入低、受教育水平低、就业率低,民众普遍对德国现有制度和主流政治文化的认同度也不高。可以说,原东德地区的社会经济基础、历史记忆、公民文化都没有良好地整合进联邦德国的制度框架。

  2005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实施“哈茨4”救济金改革后,采取了缩短失业金领取时间以促进就业的方案,这一改革使东部更多人沦为社会底层。于是,社民党领导人之一的拉封丹带领对该法案不满的工会力量,从社民党中剥离,与长期处于左翼边缘的前东德力量民主社会主义党合并,于2007年成立了左翼党。

  随着左翼党持续进入东部各州议会,大有成为东部地区全民党之势,其执政理念虽主张加强福利国家建设,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和养老补贴,但在接收难民、包容性取向、支持环保议题等方面的立场已逐渐趋缓。2015年后,左翼党在各级选举中陷入困境,将关注点从民生、阶级议题转移到宽松移民政策、包容性少数群体和软性毒品合法化等议题上。

  而反观2013年成立的德国选择党,提出了“德意志优先”和“抵制难民”的口号,迎合了德国东部地区的选民心理,解决了东部民众担心难民过多占用福利的问题,成功从左翼党手中夺走了这部分选民。正因左翼党在难民议题、阶级议题上无法为普通民众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才将这一空白让渡给了德国选择党。

  于是,莎拉·瓦根克内希特誓要从极右翼手中重新夺回失去的德国工人阶级。她确立了一套超越传统左右分野的“左翼保守主义”战略。自冷战结束以来,除极右翼政党外,在泛左翼的阵营里还没有哪一政党敢公开宣称反移民、反对多元文化主义、反对支援乌克兰、反对美国在德部署导弹。

  不仅如此,瓦根克内希特还呼吁保障东部地区的退休金,投资基础设施和教育体制,停止在卫生、住房领域的私有化,保护本土企业免受英美金融业的挤压。她全面回应了德国当前的内政外交政策,并对迄今仍然未能实现的东西德平衡发展问题给出建议,为那些既不满于建制派又无法认同极右翼的选民提供了一个严肃的选择。

  德国选择党的崛起在所难免?

  根据欧洲政治分析网站PolitPro最新预测,在联邦议院630个议席中,联盟党、德国选择党、社民党、绿党、左翼党将进入议会,分别获得222、150、113、97、48个议席。如果该预测成真,那将意味着二战以来联盟党与社民党两党主导的代表大多数民意的大联合政府被根本打破。新的碎片化格局恐将成为德国政党政治的新常态。在建制派明确表态排除与德国选择党组阁的前提下,即便支持率最高的联盟党总理候选人默茨出任总理,组建大联盟政府,也只可能具有刚超过50%的微弱优势,很难推进大刀阔斧的改革,若组成“黑红绿”政府,恐将延续“交通灯”政府自我内耗的弊病,而这势必将使当前危机持续恶化。

  为了应对德国选择党的崛起,德国联邦议院曾推动修改《基本法》,阻止德国选择党或其他极端主义政党在议院中获得三分之一席位后变更宪法法院现有结构。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副总统在慕安会上的意识形态背刺和特朗普不惜牺牲欧洲与俄罗斯直接商议乌克兰问题的现实,都使欧洲的建制派精英重新清醒,并在打击非法移民、结束债务刹车与提升防务自主等问题方面取得一定共识,这在2月17日的四位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上也有所体现。

  建制派精英们对何为“民主”的裁定,最终是否能够重新赢得广大民众的支持与信任?如果在这次大选中德国选择党被送上议会最大反对党的位置,必将拥有更多的媒体资源和曝光率。2029年的德国政坛能否准备好应对这一局面,仍有待继续观察。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21日 12版)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