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雪域高原的“兵妈妈”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雪域高原的“兵妈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3-27 04: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雪域高原的“兵妈妈”

——记“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瑛

光明日报记者 章文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彦昕

  “病人已经休克,出现心脏骤停,迅速组织抗休克治疗!”前不久,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一医院接到一名情况危急的病例,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瑛守在现场,与其他专家一起进行抢救,直到病人情况稳定。

  从军30年,张瑛巡诊的足迹遍布青海省,行程十几万公里,成功救治上万名驻地官兵和各族群众,先后被表彰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军备战标兵个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等。

  从地方大学毕业后,张瑛毅然选择特招入伍,返回家乡青海。工作第一年,青海玉树遭受特大雪灾,她主动请缨,成为医疗队里最年轻的队员。“那是我第一次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执行任务,当时连站起来都很困难。”但张瑛没有退缩,“因为伤员们真的很需要我们。”上山时,路边的推土机还在挖雪,浅的地方一尺多,深的地方几乎齐腰,她忍着头痛胸闷的高原反应,坚持跟队前进,圆满完成了任务。

  这些年,多次主动报名参加高原卫勤保障任务,40余次跟队前往果洛、黄南等高海拔地区,张瑛的身影一次次出现在那些偏远艰苦的地方。她曾背负10公斤的药品器械在极限考验下勇攀“夺命坡”,成为第一个登上海拔5600米以上某高地的女军医。“只有切身体会过高原的苦,才能设身处地思考高原官兵的健康医疗需求,更好服务高原官兵。”张瑛说,“高原上的官兵和群众需要人民军医,每次的巡诊路,我们都是双向奔赴。”

  “最长的那次任务中,我在生命禁区坚守了360多个日夜,成功救治了25名高原病重症患者。”张瑛告诉记者,她与战士们的联系不会因为巡诊的结束而结束,“我一直记挂着他们的生活和健康。”每次巡诊出发前,张瑛都会在所有口袋里塞满零食,沿途送给战士们。“我们都叫她高原‘兵妈妈’。”谈到这里,战士们脸上洋溢着甜甜的笑。

  自1995年入伍,她几乎年年赴高原执行任务,有时是巡诊,有时是给一线官兵体检。起初,张瑛只是一心帮助官兵解决健康问题,但是在与官兵长期接触中,她关注到高原环境对人体的严重影响,并开始深入研究。

  利用一次次外出巡诊、野外驻训的机会,张瑛展开调查研究,摸清了高原病的发病规律,尤其是针对部队官兵易发的急性高反、高原肺水肿等常见病,编印了《急性高原病诊断与治疗》《高原科学用氧》等实用手册,完成多项医学课题研究,多次获得军队和省部级科研奖项。

  张瑛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学科建设发展迫在眉睫。2023年初,医院计划组建重症医学科,她主动申请担负筹备和组建任务,先后赴6家医院进行考察,经常白天上班,晚上加班研究筹建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仅用6个月,重症医学科就具备了全面开展业务的能力,运行1年就成功抢救了120余名急危重症患者。

  “医学不是一个人的事业,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张瑛根据科室内每个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带指导,鼓励大家进修学习,还多次到玉树州囊谦县等地的基层卫生机构进行医疗帮带。巡诊期间,她还在多个驻训点位进行高原病防治知识授课,开展健康宣教百余场次,培训3000余人,为部队培养了多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光明日报》(2025年03月27日 04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