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听!‘阿炳’开始拉二胡了!”日前,江苏无锡,紧邻惠山古镇的惠山映月里,随着音乐响起,人流纷纷围着喷泉聚集,共同感受音乐的魅力。
放眼望去,巨型赛博朋克风的阿炳雕塑集音乐喷泉于一身,又酷又潮。惠山映月里音乐主题街区,以无锡民间音乐家阿炳在惠山古镇创作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为核心,打造出音乐与旅游融合的崭新空间,为古镇旅游注入新活力。这里,也正成为游客来无锡游玩的又一好去处。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共同富裕既包含物质的增长,也包含精神的提升。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一声丝竹起,何处不江南。作为吴文化发祥地之一,“民乐之乡”和“中国二胡之乡”无锡在新时代打开了一扇音乐之窗。从这扇窗户,可以看到无锡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景象,为这座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音乐之魂滋养城市人文
无锡惠山古镇中央大厅东北土丘,一树怒放的白玉兰占尽江南早春风采。这棵玉兰树,当地相传是明万历中期“愚公谷”遗物,明末清初张岱的《陶庵梦忆》里收有《愚公谷》一篇,提到明代中后期,无锡人邹迪光筑愚公谷,聘请曲师,花20多年训练昆曲家班传唱雅韵。
无锡昆曲社团天韵社社长陈倩告诉记者,当时无锡城里至少有二三十家士绅筑园蓄乐,故坊间有“船过梁溪莫唱曲”之谚语。
俯瞰无锡蠡湖长广溪湿地公园。无锡市委宣传部供图
江南名城赓续文脉,历经百年传承不断。阿炳与音乐的故事在无锡耳熟能详。参观位于梁溪区崇安寺边上的阿炳故居,以及运河公园内的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不仅让人了解阿炳生平,更知晓了无锡在中国民乐史上的重要地位。清代的华秋苹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琵琶曲集;中国音乐学奠基人、音乐学家杨荫浏编著了音乐史学界具有标杆意义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及音乐教育家刘天华确立和运用二胡多把位演奏法,极大地提升了二胡的表现力……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在无锡出生并成长。
从民乐之乡到爱乐之城,无锡搭建广阔的平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无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秋峰告诉记者,无锡致力于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内涵和表达形式,激活生命力,增强感召力,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无锡民乐“走出去”,声声江南丝竹令人如沐春风。2024年5月21日,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一曲民乐合奏《太湖美》开启“丝竹的香颂——中国民乐无锡周”序幕。二胡与小提琴和鸣,架起世界文化交流互通的桥梁,法国友人沉浸在江南丝竹雅韵里,也让海外游子心潮澎湃。“音乐如流动的水,打开我儿时记忆的闸门,我为家乡优美的旋律感到骄傲。”旅居法国的无锡人陈刚动情地说。
传统与现代并举,无锡关注年轻人需求,不断推动城市音乐走向多元。2024年10月,无锡引入腾讯音乐创新体验店全球首店。开业当天,体验店所在的崇安寺步行街区排起了长队。在无锡上大学的钱宁专程赶来“寻宝”,“期待这里有更丰富的主题活动,成为一个城市音乐打卡点”。在她看来,无锡是一座传统韵味和现代活力兼备的城市,各年龄层的人们在这里都能找到归属感。
音律之美陶冶百姓生活
2025年总台春晚,二胡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于红梅带领江阴988名二胡班小学员在国乐岛奏响了动人的旋律。“千人二胡”演奏的场面令人震撼,从中也可一窥无锡作为“中国二胡之乡”扎实的群众基础。
出生于1997年的林陈颉颃,6岁开始拜师学习二胡演奏。“外公是我的启蒙老师。他是锡剧票友,又拉得一手好锡胡。我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听到他演奏,那声音特别流畅悦耳,听入迷的我,当即央求外公带我去买二胡。”林陈颉颃告诉记者,她如今在中央音乐学院攻读二胡演奏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学位。
在林陈颉颃印象中,家乡无锡江阴的空气里飘荡着浓浓的音乐气息。小学五年级一次周一的晨会课上,校长宣布,学校决定为她办一场二胡独奏专场音乐会。她至今还能清晰记得,巨大的惊喜让自己小小的身体抑制不住地颤抖。“演出很成功。这给了我成就感和自信心,支撑我一路学琴到今天。”林陈颉颃说,能开独奏音乐会的小学生毕竟是少数,但是学琴的孩子们都有机会在学校的毕业晚会、市里的惠民演出等舞台上多次亮相历练。
2024年无锡江阴市“学校二胡班”艺术展演。资料图片
“全市70所中小学校开办了二胡传承课堂,累计培训学员3万余人次,仅江阴十余年来就累计培养了1.5万人次。”无锡音乐促进中心主任华颖告诉记者,“这些孩子,有一些走上了专业的道路,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我们为这座城市培育了大量具有欣赏水准的音乐观众。”
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年的潜心培育,让无锡成为一座全民爱乐的城市。“24岁”的山禾合唱团,2024年在新西兰举行的第十三届世界合唱比赛中夺得女声室内合唱组和老年混声合唱组两项金奖冠军;“43岁”的无锡市中小学生“百灵鸟”艺术展演,2024年吸引全市448所中小学的近3万名学生参加。
在华颖的引见下,记者见到了无锡各行各业的民间音乐爱好者和团体。顾潜和黄敏洁两位合伙人从2024年起尝试举办“公益多元主题音乐会”,一个月一期,地点多数选在书店或咖啡馆里。活动现场经常挤满了老老少少一屋子人,大家根据当月主题分享诗歌或是一本新书,当然音乐是每期必不可少的。“就像一棵大树,大剧院、音乐院团是主干,我们是小枝,为一群有共同爱好的人搭建一个分享、交流的平台。在这里,人人都是主角。”顾潜告诉记者。
无锡有500多个成规模的民间音乐团体,它们如同一个个音乐“细胞”,为平凡的生活奏响浪漫乐章。“物质生活充裕的今天,大家更关注心灵上的满足感。生活,就该像跳动的音符般鲜活热闹。”刚刚参加完一期书店音乐分享会的无锡退休市民顾杰凡笑道。
琴弦之韵串起文旅百业
位于无锡新吴区梅村街道的古月琴坊生产车间内,师傅华建军正凝神盯着手里的活儿,一遍遍打磨琴托。凭借古老的榫卯结构技艺,琴托等二胡的各个零件严丝合缝地贴在一起。
琴坊负责人万其兴告诉记者,这里的师傅都已从业二三十年,岁月的磨砺让他们从“手艺人”变成了“守艺人”,从而为二胡制作技艺积累了最宝贵的“财富”。万氏二胡制作技艺于2025年1月被列入无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梅村街道党工委委员黄铭石告诉记者,梅村拥有二胡生产企业近20家,占全国中高端二胡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已形成集二胡制作、展示、销售、培训、演艺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不仅是二胡,无锡正在形成“民族乐器+西洋乐器”的制造产业集群。提起2024年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江阴市祝塘镇一家口琴企业的负责人孔文忠依旧难掩激动,“我们镇上的5家口琴制造企业手牵手闯荡上海!海内外买家的订购热情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据了解,无锡有6家具有完整口琴生产能力并拥有自己品牌的口琴制造企业,口琴产量占全球近60%的份额。
无锡“我和春天有个约会”音乐会现场。姜毅成摄/光明图片
无锡以音乐制造产业带动演出、节庆和综艺盛会,城市音乐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在二胡制造、口琴制造等传统音乐产业的助力下,无锡成功举办第二届全国民族器乐展演暨二泉映月·无锡民族音乐汇、2024第十四届亚太口琴艺术周等精彩纷呈的活动。
“亚太口琴艺术周的举办推动了无锡口琴产业的发展,也将使口琴音乐的影响力逐年上升。”孔文忠说。
孔文忠的说法得到了萨莱赫乐器(无锡)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国辉的认同。“2022年,我们在无锡惠山区实现投产当年产能与产值的双丰收。”张国辉告诉记者,在无锡投资设厂主要是为了在竖琴市场中占领更多份额。如今,公司正在参与筹备中国竖琴大赛,在党委、政府帮助下,为将无锡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竖琴比赛目的地不断努力。
如何将音乐、制造和文旅产业充分结合?2024年5月,无锡发布8条音乐主题旅游线路,阿炳故居、无锡大剧院、古运河、鼋头渚、梅村二胡文化园等在内的40多个音乐地标被巧妙串联,让游客多角度感受无锡这座爱乐之城的魅力所在。
“我有一段情呀,唱拨拉诸公听……”春日,徜徉在樱花盛开的鼋头渚太湖畔,评弹《无锡景》的软糯调子、游客的欢声笑语飘入耳畔,为这座城市增添更加温暖的底色,为人们的幸福生活写下生动注脚。古韵新声交织共鸣,人文经济共荣共生,在无锡勾勒出一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美好画卷。
《光明日报》(2025年03月31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