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驻开罗记者 陈天喆
当地时间3月28日,以色列对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郊多个目标发动空袭并造成伤亡。这是去年11月黎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以来,以色列首次对贝鲁特实施袭击。这次事件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意味着黎以之间的短暂和解已经破裂。
以色列强硬表态
根据黎巴嫩国家通讯社28日的消息,以色列当天向贝鲁特南部郊区一栋建筑物发射两枚导弹,该建筑物遭到彻底摧毁。爆炸声传遍了贝鲁特及其周边地区,目标地点上方升起浓浓黑烟。
以色列对这次空袭给出了“充分”的理由。以色列国防军声明称,这次袭击是对上周五黎巴嫩向以色列北部发射火箭弹的报复,因为这“公然违反了停火协议”。以军针对的目标是一处无人机存放设施,情报显示这里是真主党在贝鲁特的重要据点。以军方还称,袭击前他们已向该建筑物周边的居民发出了疏散预警。相比以色列的振振有词,黎巴嫩显得有点措手不及。黎军方表示,他们不知道谁此前向以色列发射了火箭弹,但他们找到了发射火箭弹的地点,正在展开调查。黎巴嫩真主党很快也否认了以色列的指控,称这是以色列人为侵略黎巴嫩捏造的借口。黎巴嫩总理萨拉姆谴责以色列对平民区的袭击行为,称其为“危险的升级”。据悉,被袭击的地方在居民区,附近至少有两所学校。
以军实施“报复式”空袭之后,以色列还在进一步威胁黎巴嫩。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当天表示,如果以色列受到威胁,以军会对黎巴嫩境内任何地方发动打击。他说:“我们不会允许以社区遭受任何袭击,哪怕是一场毛毛雨。”以国防部长卡茨称,以军不会一直让贝鲁特保持平静,如果以北部地区继续受到威胁,贝鲁特也将面临同样的威胁。从以高层的强硬表态不难看出,以色列对于局势升级有所准备。
双方违反停火协议
去年11月,黎巴嫩和以色列达成了停火协议,但协议执行状况堪忧,双方一直在不同程度地“违约”,相互指责不断。此前消息显示,停火协议生效还不足一天,以色列就以“打击可疑人员消除威胁”为由向黎南部开火,袭击了与真主党有关的目标,这被认为是开了破坏停火协议的“第一枪”。此后事态愈演愈烈,根据黎巴嫩外交部的声明,去年11月27日至12月22日,以色列对黎巴嫩发动了超过816次不同规模和形式的军事行动,其中一次袭击至少造成11人死亡。黎方指责以色列的行为是“系统性违反停火协议”。与此同时,按照停火协议的要求,以色列应完全从黎巴嫩南部撤军,但至今以色列仍保留5个军事据点,并声称可能要一直驻军。
黎巴嫩在协议执行上的主要问题则是当局根本掌控不了真主党。真主党武装在协议生效之后仍不时地向萨巴阿农场及其他以军控制地带投射火箭弹。尽管真主党否认部分袭击事件与其有关,但以色列把所有的袭击都归咎于黎巴嫩境内的“武装派别”。另外,以色列还指控真主党在黎南部地区由明转暗积蓄力量,并认为这是严重威胁其安全的“违约”行为。这次对贝鲁特的空袭也基于这个原因。
很明显,虽然以色列和黎巴嫩都有违反停火协议的行为,但相比之下黎巴嫩要克制得多。包括真主党在内的武装力量并没有展开大规模的行动,基本上都是在回应以色列的打击。面对以色列持续加码的攻势,真主党的态度虽然强硬但也并没有过激举动。同样,这次袭击发生之后,黎政府和真主党虽然强烈谴责以色列,但同时也表示仍然致力于维护黎以停火协议。因此有观点认为,黎巴嫩对于停火协议抱有较高期待,可惜以色列自始至终没把协议当回事,所以黎以停火协议实际上早已“破裂”。
停火协议存在“先天不足”
从黎以停火协议达成开始,围绕协议前景的争论从未停歇。各方对于这份协议总体上并不看好,一方面这与局势恶化特别是以色列在地区问题上的霸道姿态有关,但另一方面,协议本身就有很多不能自洽的缺陷,注定命运多舛。
一是内容模糊不清,针对关键问题的标准和定义不清晰。比如协议允许双方在“自卫”的情况下采取行动,但未明确界定“遭受武力攻击”的情形和标准。以色列将“自卫权”扩大到“预防潜在威胁”,这种单方面的解释使协议执行陷入“以暴制暴”的死循环。再比如协议要求真主党撤至利塔尼河以北,但未明确其是否解除武装。真主党名义上撤军,但在南部保留了观察哨和武器库,成为以军实施打击的目标。二是回避主要矛盾。一方面,不提萨巴阿农场等争议地区的归属问题,仅用以军从“临时边界”撤军一笔带过。以方拆除边境标识并保留军事据点,反而在事实上改变了边界范围。另一方面,忽视真主党的政治诉求。黎南部一直是真主党的传统势力范围,简单要求他们从这里抽身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才出现了真主党“假撤退”的情况。三是监督形同虚设。由美国和法国主导的监督委员会缺乏中立性。美国支持以色列对“潜在威胁”的打击权,导致监督机制沦为以军行动的“橡皮图章”。同时,联黎部队的使命只是监督停火和撤军,并没有被赋予强制维和的权力。即使遭到袭击,联黎部队的自卫权也受到严格限制,难以有效保护自己,更无法对冲突双方进行有力的干预。
除了上述多方面的原因,黎以停火协议执行还受到地区形势变化的深刻影响。但从巴以和也门局势的发展上看,黎以实现和解可以说困难重重。埃及中东问题专家拉蒂夫·玛纳维认为,黎以停火协议实际是用战术上的停火来掩盖战略上的冲突,其设计缺陷和执行困境折射出中东地缘政治长期无解的深层次矛盾。
对于以色列此次空袭,内塔尼亚胡在讲话中明确表示“形势已经改变了”。有分析认为,内塔尼亚胡所指的变化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以色列的安全观变了,对外部威胁更加敏感甚至是“零容忍”。无论是哈马斯在加沙的存在还是真主党的火箭弹袭击,只要敢冒头,以色列就会毫不犹豫地打压。第二层是以色列掌控局面的筹码变多了。以色列对哈马斯以及真主党高层的无限威慑实际上已经打破了地区力量的平衡,使得任何反以抵抗力量不敢再轻举妄动,以色列已经占据了实力和心理优势,基本达成了战略目标。
根据西方媒体的报道,从以色列的角度出发,其当前主要的军事意图仍集中在加沙地带,将真主党赶尽杀绝并不是以色列的目标。因此,如果黎巴嫩方面没有进一步的反击动作,黎以冲突升级的可能性不大。
(光明日报驻开罗3月30日电)
《光明日报》(2025年03月31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