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汇集全球智慧 锻造美好未来——写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闭幕之际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汇集全球智慧 锻造美好未来——写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闭幕之际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4-01 02: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李春剑 董城

  3月31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落下帷幕。这场为期5天的科技盛会吸引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嘉宾,大家齐聚一堂,共议科技前沿、共享创新理念、共促新质生产力发展。

  自2007年创办以来,中关村论坛已走过18年,汇集全球科学、技术、商业领域最杰出的人才,累计吸引数十万名嘉宾和观众参与,不但是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也是讲好“中国科技故事”的重要窗口。本届论坛年会的主题“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一语道出国际社会对科技进步与产业创新的共同愿景。

  这是一场走在科技前沿的盛会,本届论坛年会发布的一系列重大科学进展与科技成果,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嫦娥六号任务样品揭示月背28亿年前火山活动情况,中国力量正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征程不断作出新的贡献;国际首款大规模通用智能光计算芯片“太极”,将以全新的计算范式重塑人工智能算力格局;异体通用CAR-T细胞疗法的突破,有望成为治疗多种免疫系统疾病的常规治疗手段,造福全球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涵盖数理天文信息、化学材料能源、地球环境和生命医学等科学领域,足以证明,我国基础研究的进展正不断突破人类的认知边界。

  本届论坛年会也是前沿技术展示的“大舞台”,参会嘉宾在多元应用场景中沉浸式体验科技魅力。会场门口,迎宾机器人向来宾挥手致意,详细解答各国嘉宾的问题;再看弹奏钢琴机器人,仿生手臂和手指灵活又协调,用优美的乐曲迎接四海宾朋;书法机器人身着传统服饰为嘉宾题字,一撇一捺间尽显风采。可以预见,这些智能的“多面手”,将走进千家万户,为生产生活带来助力。

  这也是一场成果共享的盛会。2020年,中关村论坛首次设立“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今年,技术交易大会如约而至,为加强国际交流,推介前沿技术产品,构建技术生态搭建平台。

  2025京津冀技术交易成果对接会上,一组数字显示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具体成效:京津冀研发投入强度从2013年的3.22%升至2023年的4.2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62个百分点。2024年,三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3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近20%。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设立一年来,促成34个重大项目落地,120余项产学研合作开花结果。2024年,北京输出京津冀三地技术合同成交额总量超过4000亿元,其中,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接近850亿元,同比增长12.7%。京津冀技术市场正协同发力跑出“加速度”,一批协同创新项目加快落地,创新生态渐丰。

  这更是一场“以人为本”的盛会。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发布的《北京归国留学人员蓝皮书》指出,北京归国留学人员选择在京创新创业,关键因素在于看好北京发展潜力和市场机遇,创新创业领域集中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北京国际青年创新发展论坛上,北京市发布一系列具体举措,支持留学回国人才创新创业,支持青年人才在京安心创业、舒心生活、顺心发展。

  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科技创新的未来图景。青年学者是AI for Science领域的中坚力量,正引领科学研究的设想走向现实。在AI for Science青年论坛上,青年学者展示了自己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的前沿趋势与未来发展方向。

  科学的发展需要开放与合作。期待开放的中关村论坛将带来更强劲的“辐射”,产出更多碰撞与火花,为全球科技进步与产业创新创造更多可能。

  (光明日报北京3月31日电)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01日 04版)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