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改进文风大家谈】“辞达”方为好文章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改进文风大家谈】“辞达”方为好文章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4-04 02: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改进文风大家谈】

  作者:陈文新(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所谓“辞达”,就是真切简明地传达出作者之“意”。

  孔子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又说:“辞达而已矣。”把这两句话合在一起,孔子的意思是:“辞达”并非“言之无文”,而是“言之有文”,“辞达”方为好文章,方能传之久远。

  “辞达”的前提是作者有着深刻的认知,即立意深刻。“意”是文章的灵魂,“辞”是达“意”的媒介,判断文章的价值,内涵深刻与否是最重要的尺度。如果所“达”之“意”平庸乏味,就失去了表达的必要性,文辞功夫下得越大,就越显得矫揉造作。北宋张耒在《文论》中说:“学文之端,急于明理。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也。”胸中有丘壑,笔下才有山川。“意”在文章中有着无可比拟、无可取代的重要性。

  出色的写作能力是“辞达”的基本保障。立意深刻对于文章的重要性,一般人都能理解;而写作能力的重要性,许多人未必能充分意识到。正是鉴于这种情形,南朝齐梁时代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提醒读者:“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难的不是有奇妙的想法,难的是把奇妙想法生机勃勃地表达出来。要做到“辞达”,不仅要“了然于心”,还要“了然于手”。“春风骋巧如翦刀,先裁杨柳后杏桃”,有了出色的写作能力,才能像春风一样剪裁出满园春色。

  “辞达”的理想境界可以描述为“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水没有固定的形态,它总是随着地势的变化而变化:遇到平地,便滔滔汩汩,一日千里,遇到山石,则蜿蜒曲折,随物赋形。文章的表达也是如此,要随着内容而变化,千篇一律不可取,生搬硬套不可取,刻意模仿更不可取,世上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完美章法。“辞达”是“意”和“辞”的有机结合。

  与“辞达”相对的是立意“浅陋”而又文辞“艰深”。苏轼批评西汉的扬雄说:“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浅易”指立意不高,“艰深”则是以极尽雕凿的文辞掩饰立意的“浅易”。“意”和“辞”均不足取,这样的作品,只能视为雕虫小技。抒情也好,议论也好,叙事也好,无论什么文体,无论篇幅长短,都要言近旨远。

  深刻理解外界事物并能准确生动表达其见解的人,尤为难得。一个人思想深刻,而又有出色的写作能力和充沛的写作热情,才能创造出行云流水般的“辞达”之境。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04日 01版)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