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新闻奖新闻直播作品《“文化中国行博物馆看不停”系列直播》公示
首页> 新闻中心 > 正文

中国新闻奖新闻直播作品《“文化中国行博物馆看不停”系列直播》公示

来源:光明网2025-04-08 17:27

中国新闻奖新闻直播作品《“文化中国行博物馆看不停”系列直播》公示

中国新闻奖新闻直播作品《“文化中国行博物馆看不停”系列直播》公示

  “文化中国行博物馆看不停”系列直播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在广西考察时指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建设要注重特色。”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自2024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起,光明日报社策划并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文化中国行博物馆看不停”系列沉浸式文化直播及系列短视频栏目。栏目聚焦全国各大专题博物馆、特色博物馆,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推出不同的特色主题。以“小而精”“短平快”的方式,力图将宏大的文博主题做得有亲和力,深入人心,吸引更多人线上线下积极参与,共同感受中华文明的无穷魅力。

  每场直播时长控制在1小时左右,通过精心编排,直击不同博物馆的重点展品和特色展览,邀请博物馆相关专家带领记者探馆,以轻松有趣的现场对谈形式,让观众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在直播结束后,创作者会辅以一条条简洁明快的短视频,将直播内容浓缩至2、3分钟,让来不及看直播的观众以高效的方式了解博物馆里的文化积淀。

  直播活动由光明日报全媒体编辑记者团队组织筹备,前期与博物馆进行线上及线下的深入沟通,明确每个博物馆的特色、亮点,梳理博物馆的特色展品以及“网红打卡点”“网红文创”等吸引网友的互动环节,最终确认直播脚本、采访词及讲解词。敲定日期后,进行现场彩排,由博物馆的专家、讲解员等带领记者,实地沟通直播细节,确保在1个小时的直播进程中不出差错,突出重点,对博物馆特色进行浓缩总结。直播当日由拍摄、主播、场控等成员,仅用手机、麦克风、稳定器等基础设备,即能完成一场行进式的直播活动。在主播与讲解员的精彩对谈中,广大网友既能快速地捕捉博物馆的相关知识点、文化内涵,又能在直播过程中获得沉浸式的互动体验。直播全程由幕后编辑团队进行预告的发布、文案内容的编审校对,以及对现场评论的严格审核。

  半年来,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和主题,共进行了6场直播。每一场直播都为广大网友带来了不一样的特色体验。

  该直播栏目积极发挥光明日报在文博领域的传播影响力,受到多家媒体及众多网友的转发点赞好评,入选“2024年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主题活动。其中《3分钟带你看懂燕京八绝》《探寻中国电影的“第一”》等直播衍生短视频被中国记协公众号转载,入选记协《我的代表作》优秀作品选播。截至目前,#文化中国行博物馆看不停#话题阅读量158.5万。其中原创话题#探寻中国电影的第一#登上微博全国热搜前三位,阅读量达355万。多条原创话题登上微博同城热搜,如:#到博物馆里体验燕京八绝#,#北京民俗博物馆有啥特色#。

  “文化中国行博物馆看不停”系列直播其一

  ——走进中国电影博物馆

  大家好,欢迎进入光明日报直播间"文化中国行·博物馆看不停",这里是光明日报"我们的博物馆有特色"直播栏目,我是今天的主播张进进,很开心又跟大家见面了。在今天直播节目开始之前,我先抛出两个问题给大家:

  第一个问题是:世界电影是如何诞生的?

  第二个问题是: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叫什么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走入了中国电影博物馆来找寻答案。在世界电影诞生日即将到来之际,来这里看看我们能有什么精彩的、非常有意思的展览。除了展览,今天如果网友在直播间有很好的交流和互动,我们还会有小惊喜送给大家。话不多说了,先请出我们今天的讲解员。

  李嘉:大家好,我是中国电影博物馆的讲解员,我叫李嘉。

  张进进:我们现在所在的是中国电影博物馆的北大厅,也就是整体主体建筑的中央,也是我们的大门。中国电影博物馆占地面积52亩,展区面积38000平方米,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国家级电影博物馆。我们有一套非常权威的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史。

  现在主体建筑能看到很多光与影的效果,因为我们的主体建筑没有一面实体墙,全部由玻璃打造,就是为了体现电影是光与影的艺术殿堂。这个建筑由一位美国设计师设计,2005年建成,在当时是比较超前的建筑。

  张进进:今天看展览的部分除了有这些精彩内容外,好像平时还经常会有电影播放?

  李嘉:是的,左手边就是我们的影院区,还有IMAX GT影厅,是非常经典的屏幕。后面会为大家介绍。

  张进进:那我们进入展览区吧。其实我之前来过电影博物馆很多次,因为我本身特别喜欢看电影。

  李嘉:是吗?那如果你喜欢看电影,中国电影博物馆是必来的地方。前面是中央圆厅,现在是非常火爆的网红打卡点。可以让我们的摄影师把镜头转向这边。

  张进进:哇,今天是有一个特殊的放映活动吗?

  李嘉:对,我们现在有一个75周年的电影展览,以线上电子展览形式呈现,大概有21分钟的时间,每天都会为大家播放。虽然时间很长,但观众看着都觉得很不过瘾。

  张进进:是的,在这样的开阔视角下看优质内容确实很震撼。

  李嘉:这个竖屏高20米宽15米,脚下踩的全部都是屏幕,上面都是亚克力,面积700平方米。这些屏幕都是当时鸟巢冬奥会使用过的屏幕。我们现在踩得就是当时运动员入场时的那块屏幕。上方还有一个环绕着我们的圆形屏幕,这个屏也非常有特色,它是全国最大的室内异形曲面屏,面积大概1800平方米。

  张进进:它是从一楼延伸到四楼?

  李嘉:对的,我们再看左手边细长条的,是目前清晰度最高的8K屏幕,可以打造一些裸眼3D效果。现在这几个灯笼看得就还挺明显的。

  张进进:对,看起来特别逼真。

  李嘉:我们从这个厅其实可以很纵向地看到中国电影屏幕科技的一个发展。像我们的竖屏是 4k 的科技,这个横条的屏幕是 8k的科技。后面这个曲块屏,就是19年时候的屏幕,所以就是短短的几年当中,屏幕科技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

  张进进:是的是的, 确实能在这个肉眼上看到一些差距。

  李嘉:现在这些我们是根据不同的节气,然后结合今年的属相,根据龙年来打造了几个不同的主题。现在播放就是立春,都是由我们创作的。

  张进进:在这样的氛围下特别有年味儿,加上今天的人还挺多,很热闹。

  李嘉:其实这个主题我们也知道已经过去很久了,但为什么它还继续在放,就是因为观众的反馈非常好。如果你把它撤掉了之后,就有很多观众来了之后说:“哎,我怎么找不着这个了。” 是特意为这个打卡来的。

  我们现在走的红色楼梯从视觉上看特别像红毯。因为我们经常会在我们的中央圆厅举办一些像电影的发布会和开幕式等等的活动,所以当影人们从上面往下走的时候,就有一个走红毯的效果。

  这是我们的奥运缶。在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时候,有一个击缶表演震撼了全世界,然后我们就借了两个当时的缶一起进行展览。冬奥会的屏幕和夏奥会的缶结合在一起也是体现了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的概念。

  张进进:我们这里平时也会有很多活动,对吧?

  李嘉:对的,我们在这个中央圆厅也举办过很多的活动,像之前有一些音乐会,在12月31号马上就有一个新年音乐会。这块有一个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标,它是用投影和灯光打出来的,有一个永不熄灭的概念。

  张进进:处处都是亮点。

  李嘉:是的。接下来到了二层,二层是我们基本展开始的部分。我们首先就把目光转到我们的主题墙。

  张进进:“百年历程,世纪辉煌”。

  李嘉:中国电影博物馆是在05年的时候建成的,当时是为了庆祝中国电影的百年诞辰。所以这八个大字是对中国电影百年历史的一个总结和概括,也是我们整个基础展览的一个主题,所以这块也是一个打卡墙。

  下面就开始我们的展览了。首先在这个部分,就是中国电影的所有第一的总结,包括二十五项中国电影的第一,八项人民电影的第一,还有六项新中国电影的第一。

  张进进:开场的时候,不是问了大家两个问题吗?那其中有一个问题的答案就在这里。我们看看朋网友们能不能找到?

  李嘉:中国的第一部影片叫《定军山》。它是1905年诞生的。由任庆泰先生拍摄的一部电影。

  张进进:我看还有一个比较有特色的第一,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

  李嘉:对,比较值得一提的就是中国的第一部电影,第一部有声电影,还有第一部彩色电影,都是京剧电影。第一部彩色电影是《生死恨》。

  张进进:嗯嗯,这面墙上信息量满满。

  李嘉:所有的细节我们在之后的展厅当中都会有详细的阐述,大家可以到里面再自己寻找答案。这面墙其实也非常有意思,是在05年开馆的时候,来自世界各国的影迷们的签名,他们也是为了中国电影博物馆的诞生而签的。听说已经有很多绝版了的签名。所以很多影迷到这里都可以看看能不能找到自己非常喜欢的电影、导演、演员、还有制作人。

  从这边开始就是我们第一个展厅:世界电影的诞生。

  张进进:又进入到了我们的比较重要的主题。

  李嘉:电影其实是光与影的艺术,这块就为大家介绍了一个是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的灯影戏。汉武帝的李夫人去世之后,汉武帝对她十分思念,李少翁为了排解汉武帝的思念之情,就在宫中搭起了一块白色的围帐,让宫女穿上李夫人的衣服。当夜幕降临,烛光就把宫女翩翩起舞的身影投射到了这。而荧幕之上,恍若李夫人在世时的场景,汉武帝不禁煽然泪下,这也是我们所知道的最早关于人造光影艺术的表演。

  张进进:我看有网友说,在我们上学期间都有提到过相关的知识。

  李嘉:是的。皮影戏现在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明朝的时候就出现了,它当时还广泛传播到了国外,在18世纪的欧洲皮影戏被称为中国之影。这些其实都是电影的雏形。这里有一块“幻盘”。上面有只小鸟,它另外一面是一个鸟笼子。这个是1825年英国帕里斯博士发明的“幻盘”,它是根据1824年英国科学家罗杰特提出的视觉暂留原理发明的。它指的是每一幅图画在人眼的视网膜上,会停留0.1秒到0.4秒的时间。当第一幅图画还没有完全消失的时候,第二幅就会叠加在上面,所以就会有这样一个情景,这个就是人眼在欺骗大脑的效果。

  其实这些装置都是为了阐释视觉暂留原理发明的,比如说我们可以看到走马灯里面都是一幅幅连续且静止的图画,我现在把它快速转动一下。

  有点像我们小时候看的那种小人书,每一页画一个不同的图案,把它翻起来就是一个连续的图案。

  这个装置从这个孔看过去,也是一匹马。但这个就没有那么丝滑了。

  回过头呢,在以上一系列发明的基础之上,电影终于就在1895年的12月28号在法国诞生了。

  前面为大家介绍的就是世界公认的电影发明家卢米埃尔兄弟,这是他们青年时期和老年时期的照片,然后前面有一张电影海报是他们拍摄的第一部影片叫做《工厂大门》,其实整个影片不过50秒的时间,讲述的就是他们家工人当时下班时的场景。那也是他们所拍摄的第一部影片了。

  然后我们中央有一个玻璃展柜,当中摆设的就是他们当时拍摄工厂大门所用的摄影机的仿制品,它也是全球唯一一件仿制品。它是由法国卢米埃基金会捐赠给我馆的,它的原件也是在摆设在法国卢米埃基金会。我们从这个摄影机到那张海报的距离,也是当时实际拍摄工厂大门的距离。

  张进进:设计得很巧妙。

  李嘉:然后电影就终于在这里诞生了,我们还原了世界上第一场电影诞生日的放映厅。

  现在播放的是火车进站的短片。他们当时共播放了十部短片。大家现在看到这个短片可能不会觉得有什么感觉,但当时火车开进来的时候,影院里面的所有人都四散逃开了,因为他们以为真的有火车开进来了。

  当时在这里共有36位观众买票观看,是第一次以售票的形式,所以这一天也被称为世界电影的诞生日。

  张进进:那当时的票价贵吗?

  李嘉:大家可以猜一猜,留一个小悬念,

  张进进:其实这个也是我特别想知道的问题,然后我也抛出来一个问题,你有没有发现影院里面和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电影放映厅有个特别大的不同?有一架钢琴摆在这儿,为什么会有钢琴呢?有网友知道的吗?有小伙伴知道的吗?可以在我们的这个弹幕上把答案打出来。为什么会有钢琴出现在放映厅里呢?

  让我来看一看。(大家说)不知道,还挺实诚。那我就给答给出答案了,如果大家都不知道的话,这个奖品就是我的啦。

  李嘉:好,那我们先给出答案好了。因为当时的电影还都是默片,因此需要钢琴伴奏来烘托它的气氛,然后放映员也会根据钢琴伴奏和适配的情节来调节它的放映速度。当天担任放映员的就是卢米埃兄弟的父亲。

  而当时的票价,其实就是一法郎。

  这里的塑像是五位中国电影的开拓者,就是任天泰,郑正秋,林明伟,夏衍,还有袁牧之先生,他们五位是中国电影不同时间段的开拓者,从这里开始,就是中国电影的诞生。

  张进进:非常有名的一部作品《定军山》就在这里出现了。

  李嘉:在1905年,民族实业家、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和京剧大师谭鑫培合作,拍摄了我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在这里,大家可以看一下下方展柜。这是关于任庆泰先生的唯一一件展品——他70岁时拍摄的金属底板,以及用这张底版洗出来的照片。这是我馆的一级藏品。

  张进进:哦,确实能在这个金属底版上看到一个影像。

  李嘉:对对对,因为金属底版还是比较稀有的。

  在这里,我们还原了当时《定军山》的拍摄场景。当时的拍摄很简单,就是在丰泰照相馆的后院拉起了一块白布。最左边身穿黄靠、饰演老黄忠的就是京剧大师谭鑫培;中间手拿书卷的是导演;最右边掌机的是当时技术最好的师傅刘仲伦。当时仅用了三天时间,就拍摄了"请缨""舞刀""交锋"三个场面,然后被老板拿去前门大观楼放映,当时出现了万人空巷的盛况。

  再往前走,就是中国故事片的开端。我国第一部故事片是1913年由郑正秋先生拍摄的《难夫难妻》。在这里,《难夫难妻》的剧本就是在这张桌上诞生的。这个剧本是由郑正秋先生的后代捐赠给我馆的,也是我馆的一级藏品。

  张进进:那时候的故事片大概多长时间?

  李嘉:当时的故事片基本上都在20分钟左右。

  这边就是1920年代中期和后期的中国电影,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主要由"明星""大中华百合""天一"三家公司主导。

  李嘉:我不知道有没有观众对武侠片很感兴趣?中国武侠片最早出现在1928年,是由张石川导演拍摄一部名叫的《火烧红莲寺》的电影。自此,中国武侠片掀起了一波热潮。这里展示的是当时拍摄特效电影的一个镜头。

  张进进:哦,这个是特效是吗?

  李嘉:对。

  张进进:很厉害!而且《火烧红莲寺》后来有很多翻拍版本。因为我记得我小时候也看过这部电影。

  李嘉:对,这是经典中的经典!

  这个时期还诞生了许多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明星,比如阮玲玉、金焰等。就是当时大家心目中的帅哥靓女吧。

  张进进:对,可以说是那个年代的"流量明星"了。

  李嘉:然后1930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就出现了,拍摄了一部《歌女红牡丹》,是一部蜡盘发音电影。这部电影的主演是后来被誉为"电影皇后"的胡蝶。

  张进进:而且这个看起来这不单单是京剧,还有很多故事情节在里面的。

  李嘉:对,比早期的电影多了很多情节和拍摄手法。但由于经济和技术限制,尤其是放映条件的制约,中国的有声片经历了很长一段"有声与无声共存"的时期,直到1938年才彻底结束无声电影时代。

  张进进:嗯嗯。

  李嘉:接下来,我们直接从我们的"石库门"过去。中国的早期电影是在上海诞生的,这里还原了当时石库门的景象,还有老上海的街景,这里也成为观众觉得非常漂亮的拍照打卡地。

  张进进:是的,因为我看到这里有一扇红色的门,特别适合拍照。

  李嘉:是的,是观众最喜欢的打卡地之一。

  张进进:那今天也为网友们找到了一个特别适合拍照的地方,要记住这个地方哦。

  李嘉:好,我们接着往这边走。

  张进进:这个一到三厅的部分就结束了。

  李嘉:是的,从这块呢,我们正好出来就是一个滚梯,前往三层。这边也是在圆厅办的一些活动。

  张进进:嗯,我们平时除了这种放映的活动,还有哪一些类型的活动是适合大家都可以参与的呢?

  李嘉:我们每次在像重大的节日,比如像暑假、十一、五一,包括我们即将迎来的春节,都会举办像儿童探秘之旅的活动,每天都会有小朋友报名过来参加,带他们走一条专门属于小朋友的展线,带他们去了解电影,然后也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他们认识电影,爱上电影。然后这个活动的亮点呢,就是我们会走到很多不对外开放的一些场景,比如说走到胶片电影放映厅,这种比较特殊的场景。

  张进进:哦,我们现在进的这个展厅是?

  李嘉:现在是三层的第五展厅,这个是1978年之后中国电影的发展,我们从这块进去吧。走我们的秘密通道。这层的电影就非常的丰富了啊,很多观众在这里一待就是一下午,因为有很多大家都可以看到的。

  张进进:是,你这边就很熟了,就是感觉没有代沟了。《茶馆》《日出》《红楼梦》《骆驼祥子》,这个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些名著。

  李嘉:是的,都是大家以前可能看过的电影。

  张进进:大家可以看一下有没有自己特别喜欢的,或者是曾经看过的电影。

  李嘉:你有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电影类型?

  张进进:嗯,我其实是一个比较喜欢电影的人,就很多电影类型我都比较喜欢。但是呢,我来咱们这个博物馆之前,其实我有特意的了解过咱们的这个动画电影的相关展示,是非常有特色的。

  李嘉:因为我们中国电影博物馆收藏的类型太多了,所以我问你喜欢哪个,我就着重为你介绍。那么接下来就到了美术电影。

  这块就是中国动画电影的诞生,我们也是记录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它诞生的历史。在1926年的时候,有万籁鸣、万氏三兄弟,他们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具有完整情节的动画影片,叫做《大闹画室》。他们的起因呢,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美国迪士尼拍摄的一部电影叫做...大家可以猜一下,你知道是哪一部吗?美国迪士尼在以前拍摄一部,大家肯定都看过的一部。

  张进进:什么《灰姑娘》和《白雪公主》这类的?

  李嘉:对对对,他们看了一部影片叫做《白雪公主》,自此他们一颗想拍摄动画影片的种子就在心里埋下了,才开始想要拍摄动画电影。他当时呢,就觉得别人都能拍出来,拍出来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我们拍不出来呢?于是他们就开始深入地钻研了这个影片。但他们其实第一开始拍摄的这部影片不是特别的完整,就是在这部影片之前,他们第一次做尝试的其实是一部叫做《舒振东华文打字机》的一个动画广告。那个只是一部初试。时长比较短,而且当时设备的问题,还有资金的问题,所以拍摄很粗糙。但那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了。

  张进进:你看好像后面又逐渐的尝试了这个动画场景。

  李嘉:对,其实这些已经是我们能看到的,很具有他们风格的一些创作手法了。

  张进进:嗯,很有特色。有小伙伴们有看过或者了解过的吗?

  李嘉:哇,这个要是看过,真的太厉害了。

  张进进:对,因为我看这1933年。

  李嘉:嗯,我真的觉得当时的海报设计的太漂亮了。比如这个《铁扇公主》的海报就很漂亮,《铁扇公主》也是亚洲的第一部动画长片,它广泛出口到了日本和东南亚的其他国家。

  我不知道有没有观众们看过《铁臂阿童木》的?

  张进进:《铁臂阿童木》必须看过。

  李嘉:嗯,这个应该看过吧。

  张进进:对对对,童年回忆。

  李嘉:《铁臂阿童木》的作者手冢治虫,其实就是看了《铁扇公主》之后才产生了要拍动画片的想法,才跳出了他原来的职业,成为了一位动画创作者,所以万籁鸣就是他的偶像。可以这么说了。

  张进进:怪不得我看它这个上面的海报上还有日语。

  李嘉:对,当时应该出口到了日本。

  张进进:中国电影出海。

  李嘉:对,也是当时他们的动画创作已经到了相对成熟的一个阶段,才可以让中国乃至亚洲的观众们接受。

  张进进:嗯,没错!

  李嘉:然后这边就是咱们动画电影的第一部木偶片。木偶片其实.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型吧,但是因为他的创作真的是太复杂了,就不是像刚看到的这些动画片那么广泛。

  张进进:嗯,这里好多第一呀,还有人民电影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

  李嘉: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其实是一间屋子,我们目光所及的所有地方就是这间屋子实际的大小,但一共只有七平米的一间屋子。那也是万氏兄弟最一开始一个创作画室了。大家刚才看到的那些“第一”,大部分都是在这间画室创作的。当时他们的创作其实非常的艰辛,就用了这么一台老式的摄影机。那其实这么珍贵的一个画室呢,也是后来它是落座于上海,在后来的日军的炮火侵袭当中就消失了。所以很多珍贵的画稿、设备和历史的一些记忆都烟消云散了。我们也只能通过这种复刻的方式来展现。

  张进进:对,在一个七平米的屋子里面做出了一批跨时代的作品。

  李嘉:是的,当时的这么一个木壳的摄影机。对他们也是一个非常昂贵的东西。

  张进进:不容易。

  李嘉:是的,但他们就奠定了一个中国动画电影的拍摄基础。那后来在我们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中国动画电影,可以说是非常成熟的一个阶段了。然后这块是对特伟先生的一个介绍。这里提到的几部影片,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了,像《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牧笛》。这些都是由特伟先生创作的。

  张进进:哦,对,《小蝌蚪找妈妈》。

  李嘉:然后这块也是从很直观的照片上,我们就能看出来,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21世纪初,他们在创作电影时的一个发展,慢慢就有这个电脑的出现了。

  张进进:所以其实这个时期应该是中国美术电影比较鼎盛的时期。

  李嘉:是的,在那个时候我们看过很多经典的名片,其实都是在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带领下创作的。这里有你看过的吗?

  张进进:这个《八仙过海》,我应该是看过。

  李嘉:哇,太厉害了。

  张进进:虽然是84年的,但我不是84年的。

  李嘉:偷偷告诉你一个秘密,就是在中国电影博物馆,真的能看出来代沟。

  张进进:对,就是一下子就暴露了年龄。

  李嘉:我们馆里很多都有家长带着小孩儿们到这里,到每一个地方都跟他们说,爸爸妈妈小时候就看的是哪部,都会一部一部给他们讲,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传承。

  李嘉:这块开始出现了一些带颜色的动画电影了,因为颜色对于动画电影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第一部彩色动画片叫做《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很有意思,当时是一只彩色的鸟,但因为无所事事,后来就被烧焦了变成了一只乌鸦,这是一个比较具有神话色彩的影片。

  张进进:我看这部作品是在国际上获得过奖项吗?

  李嘉:是的,这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动画片,是一个重要突破。虽然香港地区也有一些合成作品以及画稿。

  张进进:嗯,这个保存得非常好,色彩依然鲜艳。

  李嘉:但是很多观众到这边也会反映说看不清。其实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画稿,我们不得不控制灯光强度,强烈的灯光会造成很大损伤。

  张进进:嗯,今天可以给大家看几个特写镜头,咱们有机会能“云”看这些原图,都是非常珍贵的原件。

  李嘉:是的,你能从这些原件中看出来动画电影的创作是非常艰辛的。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看出来这些画稿能看的都是立体的。因为当时的创作需要使用两米多高的专业机器,先在画板上铺底板,再一层层叠加背景、前景的花草树木,最后才是主角。

  张进进:这个看起来像是一个做手工的过程。

  李嘉:对非常非常困难。

  然后这块就是中国电影一次非常大的突破,就是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篇《大闹天宫》。

  张进进:那这个绝对是流量担当。我发现在像这种社交平台上,包括视频播放平台,这个《大闹天宫》依然是有很多播放量。

  李嘉:是的,包括你现在往回看,看到这个片段,其实它的拍摄。不管是从它的置景,人物的设计,还是故事情节,包括整个的节奏来看,都是非常先进的。

  当时也是在万籁鸣先生的带领之下,他是担任了当时的导演。然后当时有30多位画师,当时他们就觉得怎么能把这个孙悟空画的勇猛矫健,惟妙惟肖,是一个创作中的非常大的难题。后来,万籁鸣先生就请来了京剧演员来当师傅,然后每一个画师的桌子上都摆有一面镜子,他们都必须学会翻云手、舞花棍等等的动作,然后对着镜子来模仿。然后万籁鸣先生60多岁,还可以亲自扮演猴子给大家看,所以当时也是常常引起哄堂大笑。

  当时的拍摄呢,一共历时了两年多。两年多的时间创作了三万多张画稿,是非常艰难的。但是这部片子最后的成果给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电影非常大的一次突破。这也是当时中国美术电影出口的一个票房记录,已经出口到了44个国家和地区。像这个就是在菲律宾放映时的一张海报,还有在法国凯旋门附近的一张海报。

  张进进:这个海报的设计也特别有现代的感觉。

  李嘉:而且它当时出口到每一个国家都是不同的海报。我觉得设计的真的很有想法,就非常凸显这个主角,他又能凸显整个天宫的一个感觉。这个是他们当时的一些创作的过程。张进进:然后这些是配音演员的配音。

  我看(直播)评论里有个小伙伴说,《没头脑和不高兴》是小时候特别喜欢的动画片。

  那我看这边就有它的相关介绍来给这位网友看一下。

  李嘉:这一部也是非常经典了,有很多话到现在我们都会说。

  张进进:是的。看它这个丢三落四的没头脑和老在和别人唱反调的不高兴,两个孩子。

  李嘉:对,你看当时这一个风格,按现在来说就是一个极简风。

  张进进:包括现在的很多的画本,就是这样子的一个风格。大家能看得出来哪个是没头脑,哪个是不高兴吗?

  李嘉:我觉得以这种非常极简的线条,就能创造出故事情节很复杂的动画片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然后这边就是另外的一部《草原英雄小姐妹》,也是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影片。其实像《大闹天宫》是吸取了京剧、昆曲、国画、年画等等的中国元素。然后这部是跟民族元素相结合,所以中国的动画电影就有个非常特殊的点,它与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所以它在世界上也是独树一帜的。

  张进进:嗯,没错!对了,我看刚刚还有小伙伴提到的这部作品《哪吒闹海》。

  李嘉:这也是最初的一部。

  张进进:这个画风也是很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格。

  李嘉:对,它有一种年画的感觉,像以前我们的那种大头娃娃。

  张进进:我看它也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片。

  李嘉:是的,它是为了庆祝建国30周年而创作的一部影片。这部影片你有看过吗?

  张进进:我这个看过啊,我印象特别深刻。

  李嘉:《哪吒闹海》这个影片和之前我们上映过的一部最新的,我感觉差别还是挺大的。同样的一个故事情节,这么多年能看到动画技术的一个飞跃,我是挺感慨的。反过头来再看它,并不觉得过时。

  张进进:没错!

  李嘉:然后这个也是同样一部极简画风的动画,就是《三个和尚》。

  张进进:这个也是特别有名的,今天也可以让大家一饱眼福,因为我们上面放映的这些片段应该能突然勾起你的这个回忆。

  李嘉:可能在电视上都很难再看到这样的片源了。

  张进进:我小的时候这个就老在电视上看到。那时有一句特别有名的谚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就这样一个很简单的谚语,就能把它改编成一个动画片。

  李嘉:对,这里还有《天书奇谈》,也有很多人说是他们童年的经典哦。这也都是和我们传统的一些神话故事相结合。张进进:嗯。这又一流量担当来了——《黑猫警长》。这个相信很多网友都看过。

  李嘉:如果要是有人没有看过的话,真的是有代沟。

  张进进:现在好多社交媒体平台,也会放一些片段。

  李嘉:嗯,因为真的是好看经典,尤其这个一只耳的形象。

  张进进:满满的回忆。

  我们看一下这个手稿也是很有意思啊,是从线稿到上色的一个过程。

  李嘉:你在当时没有办法借助电脑的一个时代,纯靠手工,一张一张绘制。

  然后这部《宝莲灯》又是一个飞跃了。

  张进进:对对对,《宝莲灯》很多00后应该也看过。

  李嘉:这部电影其实也是创作的一个突破吧,也是中国首部按照国际市场运营程序来操作的一部美术电影。看到在99年时取得了2500万的票房,在当时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张进进:嗯,很厉害。

  李嘉:而且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里面的主题曲,非常经典的主题曲。因为它国内的第一部就是一个特有的技术,叫做DTS,它是一个数码的立体声动画片。

  张进进:对,我看有网友已经说了,《宝莲灯》主题曲也是印象深刻。

  李嘉:然后这个是当时他们在配音的一个照片,由姜文、陈佩斯、宁静、徐帆、还有梁天,他们来配音的一个场景。

  张进进:所以当时的这个制作应该是非常的有实力和流量的演员。

  李嘉:接下来我们要看的是中国独有的水墨动画片。刚才我们看到的很多早期动画片都借鉴了欧美和苏联的动画技术,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但水墨动画完全不同,它完全开创了中国独有的动画学派,是真正以中国传统水墨画为基础创作的动画形式。

  《牧笛》和《小蝌蚪找妈妈》应该是最经典的水墨动画代表。

  张进进:对,相信《小蝌蚪找妈妈》可能是观众最熟悉的水墨动画了。这些水墨动画的画面实在太美了,把中国画的意境完美地呈现出来。

  李嘉:我个人认为水墨动画的创作难度其实比普通手绘动画更大。每一帧都要重新渲染水墨效果,而且要确保前后帧之间的墨色过渡自然和谐,这对动画师的要求极高。

  下一个比较有特色的中国动画就是木偶片。木偶动画的创作过程非常复杂。不仅要精心设计每个木偶的动作,还要先搭建完整的立体场景。

  张进进:可以理解为这是早期的"实景拍摄"技术。

  李嘉:对,没错。

  张进进:《神笔马良》和《阿凡提》就是经典的代表作。

  李嘉:没错。你看这张《阿凡提》的幕后照片,虽然有点模糊,但能看出当时是如何在搭建的场景中调整木偶动作的。

  说到经典,不得不提《葫芦兄弟》这部剪纸动画。这可是中国动画的"流量之王"!

  张进进:是的,快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李嘉:我相信现在很多小朋友在社交平台的影响下,应该也看到过。

  张进进:哦,它原来最开始是剪纸做的。这个知识点被普及到了。

  李嘉:对,我们再往后看,就是折纸动画片。可能很多观众都没有看过,这种形式创作难度极大,它要比剪纸片的创作时长还要久。

  接下来也有一个亮点,我们刚才提到了阿童木,这块我觉得是挺破次元的一个感觉吧,阿童木和孙悟空的一个握手照。这是中日动画交流的象征,由特伟先生和日本动画家共同创作。

  张进进:是的,我真的没想到在这个展区,不单吸引了小朋友,也让很多成年人找回童年回忆,看到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

  李嘉:是的,所以我觉得中国电影博物馆是个老少皆宜的地方。

  这块都是一些木偶片的创作场景,这当时就是他们要搭设一个这样完全真实的场景,从背景到前面的建筑全部来搭设出来。然后这个木偶要一点一点的把它动起来。

  这一整面墙的作品展示了中国动画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

  从《三毛流浪记》到《九色鹿》《雪孩子》,每一部都是经典。要仔细看完这个展厅,真的一下午时间都不够。

  张进进:这个展厅就逛完了。

  李嘉:接下来我再带你去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地方。

  张进进:哇,这个展厅是真大啊。

  李嘉:非常大,而且这一层吧,它是五到十厅连在一起的,就是1978年之后一直到2005年,包括港澳台地区,中国电影的一些发展。所以这条线一路上串下来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包括后面有很多观众都会一直在那驻足的看,像李小龙,成龙他们的电影,我们里边还有李小龙的蜡像,这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打卡点。

  李嘉:这边是50位电影艺术家肖像摄影。比如说李雪健老师、陈凯歌导演等等,这个肖像照我觉得真是能体现出来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的一种坚定在。

  张进进:嗯,这个拍得真好。

  张进进:哇,这个地方好美!

  李嘉:我们电影博物馆的中央圆厅坡道真的值得大家一走,不过有恐高的观众要谨慎哦,就不要轻易尝试了。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竖屏有约8度的倾斜角,这样观众在地上看屏幕时才不会产生畸变。不过这个倾斜角给安装也带来了很大难度。

  李佳:因为有它这样一个倾斜角,在我手指的方向有个最佳观看点,那个点看到我们中央圆厅的效果是最好的。在二层有明确标注,站在那里能看到整个中央圆厅的最佳效果。大家可以去找一下。

  张进进:现在的视野就已经很开阔了。

  李嘉:对,那里就是屏幕正前方,现在播放的是清明主题内容。

  张进进:这个设计真的很巧妙。

  李嘉:大概就是这个位置,如果大家能找到最近观看点的话,在这里把你的手机横屏,调到0.5倍焦距......(现场拍照示范)四层看下去效果没有二层好,在二层会有"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张进进:哇,好看好看,大家记住了吗?这个特别重要的打卡点,下次来的时候可以亲身感受。

  李嘉:没错,我们接下来就前往四层。四层一共有十个展厅(11-20厅),主要展示中国电影拍摄科技的一个科普。因为是2005年建成的,所以展示的都是2005年前的技术。我们现在还有很多飞跃,在明年我们的120周年展上,我相信也会为大家做一个新的介绍。

  张进进:嗯嗯,是的。

  李嘉:前面还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地方——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馆内有非常多蜡像,四层这里集中展示了35尊经典电影角色蜡像。比如这个董存瑞左手托炸药包、右手点燃导火索的经典形象。

  张进进:对,还有《白毛女》里的喜儿,也是非常经典的一个角色。

  李嘉:这些角色观众有没有看过?看过的觉得像不像?

  李嘉:这些蜡像都由天津泥人张工作室制作。包括一些泥人也是他们来制作的,制作得是惟妙惟肖。他们每隔一两年就会来维护翻新。我请教过师傅们,问他们什么样的电影角色是更好做,更像的呢?像陈强老师这样面部特征明显的角色更容易做得逼真,而长相太漂亮太标致的反而不好把握特点。

  张进进:是的,下面这是最后一个展厅吗?

  李嘉:不,这是11厅,是这层的起点,主要展示电影拍摄过程。右手边是各种老式电影摄影机、照相机的演变。这里展示的是中国最早的影视基地——上海车墩影视基地,是当时最大的影视基地,占地有600多亩,这里(屏幕上)一共有6个非常经典的拍摄场景,有南京路、苏州河等六大经典场景。

  李嘉:(互动操作展板)点进南京路场景,能看到《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在这里拍摄的电影,对应的灯光会亮起。每个场景都有不同电影——比如苏州河场景有《大灌篮》《霍元甲》《詹天佑》等,可能大家都没想到这些电影是在这里拍的吧?

  张进进:是啊,让我仔细看看。

  李嘉:这边呢就是一些拍摄的不同阶段,展示了电影从剧本创作、筹备到拍摄、剪辑的过程。接下来看的就是我们的重点展厅——由北影厂制景师1:1还原的叫做“农家小院”的场景。从这可以看到上面有很多不同的机器,就是用来演示春夏秋冬、早中晚不同天气和场景效果。让我们一起去实景体验一下。

  张进进:太逼真了这个农家小院!这是最佳观赏点。

  李嘉:在2005年前,室内戏都是这样拍的。

  张进进:它是有一些现场的特效效果吧。它是每天都有一个比较固定的展示时间吗?

  李嘉:对。我们每天有4场为观众展示的时间。大概3-5分钟的时间。

  接下来我们去实景体验——这是个非常小众的项目哦!

  (体验过程略)

  张进进:那这个过程就基本上结束了,真的特别好!我们整场逛下来,时间也差不多了。今天您带我们看到了很多精彩内容——包括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世界电影的起源诞生,还有大家都特别喜欢的动画电影展区。特别是今天还体验到了农家小院的沉浸式场景,内容特别丰富,收获满满!也特别感谢您一直的陪伴讲解。

  李佳:不客气!其实今天我们参观的可能还不到全馆的五分之一。所以如果以后大家有机会来我们展厅的话,建议上午来仔细逛展,下午在IMAX影厅看场电影,这样的行程安排是比较完美的。

  张进进:最后是开奖环节!还记得开场的问题吗?

  1.第一个问题是世界电影诞生日?1895年12月28日

  2.第二个问题是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好的,恭喜答对的网友获得电影票!

  本次直播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大家的观看!

中国新闻奖新闻直播作品《“文化中国行博物馆看不停”系列直播》公示

  点击查看相关作品更多公示资料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