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新闻奖新媒体新闻专栏《光明夜读》公示
首页> 新闻中心 > 正文

中国新闻奖新媒体新闻专栏《光明夜读》公示

来源:光明网2025-04-11 09:02

中国新闻奖新媒体新闻专栏《光明夜读》公示

中国新闻奖新媒体新闻专栏《光明夜读》公示

中国新闻奖新媒体新闻专栏《光明夜读》公示

中国新闻奖新媒体新闻专栏《光明夜读》公示

中国新闻奖新媒体新闻专栏《光明夜读》公示

  上半年代表作:

  花上万元“爆改工位”,别轻言“值不值”

  文|汪灿

  杭州女生小秦一年内花1万元改造了自己的工位,她平时喜欢收集盲盒手办,就在工位上摆满了各种潮玩和盲盒手办。随着很多盲盒的涨价,她的工位价值已经超过2万元。她将自己“爆改工位”的经历分享到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

  其实,“爆改工位”并不是新鲜事物,此前已有多个类似案例登上热搜,比如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叫“工位精装修”。随着“爆改工位”的风越刮越大,一些人的花销也不菲,动辄支出上万元、花几个月工资者不在少数。

  这些年轻人热衷“爆改工位”,首先当然是为了自己开心。这和曾经风靡一时的“爆改出租屋”类似。大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和繁重的工作,容易让“打工人”心生疲惫,人们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中为自己打开一方小小的空间,舒缓压力、放松心情、抚慰灵魂。用眼下流行的话说,需要获得一种“情绪价值”。

  的确,出租屋只是暂居地,工位只是上班打工的地方,但它们都是“打工人”每天所待时间最长甚至是“唯二”停留的地方。通过自己的创意和改造,把这些地方的环境变得更好,将自己喜爱的小物件摆在视野可及的地方,会让自己的心情更愉悦、心态更健康。为此,人们愿意付出一笔金钱,因为投入和产出比告诉他们:值得。

  也有人表示,“爆改工位”还带有一些含蓄隐晦的意义,体现了爆改者的心声或诉求。比如,有人将“努力加油干”“升职加薪”的小标签贴在电脑上,是对自我的激励,也是间接向老板表态;有人将工位布置得“一看就很贵”,会带有一种“我将公司当成家,我很爱这份工作,不会轻易离职”的态度表达,相比于那些桌上只有电脑、水杯的“离职风”工位,会更让老板放心……这些功效是否真的存在并有用不好说,但从人之常情推断很难说完全没有道理。更重要的是,爆改者们愿意相信。

  不会“爆改工位”更不会花费不菲“爆改工位”者,或许很难理解爆改者的心态和行为。他们更遵从一种极简和实用主义:工位就是工作干活的地方,除了必要的东西,其他的越少越好。工作时间就专心工作,下班了就走人,没必要将解压和取悦自己的意图用到工作场合、工作时间。这种观点当然不能说错。在90后、00后进入职场之前,多数“打工人”都是这么想的和做的。

  需要认识到,是否“爆改工位”纯属个人自由,人们可以将之拿到公共平台讨论、围观,但没必要追求一个统一观点。对各种“爆改”图片,对“爆改”者的创意、脑洞、改造能力,不妨以更开阔的胸怀、更积极的眼光去看待。

  说到这,笔者有两个亲身经历的案例可以分享。一是,笔者工作的办公室是一个100多人一起办公的大空间,其中就有很多“爆改”的工位,有女同事的办公桌上常年鲜花不断,有男同事的桌上摆满了各种机器人手办,有设计部门的同事桌上放了鱼缸。这种动静结合、活色生香的环境,会让人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愉悦身心,洗掉几分“班味”。每次有人来参观交流,也总会对着各种极具特色的工位一顿拍照,赞叹不已。

  另一个是,笔者作为一个80后,一直没有“爆改工位”的念头。最近,我参加了一次大学同学聚会,事后我将一个印有大学校园里猫头鹰的摆台放到了办公桌上。好几次工作忙到焦头烂额时,不经意的一瞥,看到摆台上的苍翠古树和憨萌的猫头鹰,心里瞬间轻松了许多,会心一笑之余,又有了重新投入工作的力量。小小的一个物件竟有如此魔力,是我从没想到的。

  当然,如今网络上出现“爆改工位”话题,人们的理解接纳乃至不吝赞赏的声音,越来越成为主流。这既是舆论对年轻一代审美爱好的尊重,也是社会文化形态更加健康多元的体现。一些公司受到“爆改工位”员工的启发,还会出钱表示支持。说到底,社会就应当是丰富多彩的,各种审美爱好应该和谐共生,公共场合的言论也应当保持理性、开明和善意。

  有一句话说得好,那些“爆改工位”的年轻人是否热爱工作不一定,但他们一定都热爱生活。而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都值得尊重。

  下半年代表作:

  从“青年十大热词”中看到当代青年的模样

  文|小鱼

  12月30日,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澎湃研究所联合发布2024年度“青年十大热词”。经过候选词比选、热度指数计算、专家推选和网络投票,最终形成了十大热词:未来产业、情绪价值、松弛感、China Travel、Wukong、谷子、夜校、偷感、city不city、班味。据报道,这是国内智库首次聚焦青年发布年度热词。

  近段时间,媒体报道了不少年度流行语的评选,但青年十大热词自有其特点:年轻人本就是整个社会中思维最活跃、想法最丰富的群体,他们用怎样的语言表达自己,表达对于生活的观点,显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未来的走向和发展趋势。

  在发布的年度青年热词中,“情绪价值”体现了年轻人在人际交往中重视情感交流、给予对方接纳、共情和包容;“松弛感”包含钝感、旷达、从容,指年轻人在面对压力时能灵活调整心态、保持平和理智的自洽。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但当代年轻人并不愿意被“牵着鼻子走”,他们更希望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更遵从内心的想法。不难看出,比起前辈,他们的心态更成熟也更自信了。

  那么,这份自信又从何而来?答案同样在年度热词里。“Wukong”作为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的主角,展示了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谷子”指动画、漫画、游戏等二次元周边产品,是年轻人吸引关注、彰显品位、社交认证的Z世代硬通货;“夜校”已逐渐成为新一代职场青年发展爱好、认识朋友、提升自我的“充电站”。

  不难看出,当代年轻人的兴趣爱好不仅多元,而且时刻不忘保持学习、充实自我。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开拓了他们的眼界,为生活添彩,也让他们在面对人生路上的各种挑战时拥有了更充足的底气。正是因为这份昂扬向上的朝气和活力,才让今天的年轻人有了不一样的风采。

  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活在当下,也要眺望未来。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年轻人也通过年度热词表达了自己的渴望和希冀。比如,“未来产业”是指由前沿技术驱动的前瞻性产业,蕴含的创新潜力与机遇吸引年轻人探索未知。从中不难窥见年轻一代热望科技革命带来生活改变的价值追求。

  当然,年轻人之所以是年轻人,又怎么少得了一份特有的幽默和从容?不管是“偷感”,还是“班味”,这些年度热词让人会心一笑之余,也体现出他们正在积极调试心态以适应社会变化的努力。那么,对于可爱的年轻人,全社会也应该创设一个更宽松、包容的大环境,帮助这些祖国的未来栋梁更快、更好地成长。

  有意思的是,年度热词中的“city不city”不仅是年轻人体验和创造城市文化的新表达,也同样出现在今年年度流行语的各大榜单上。这也说明,年轻人和国家、社会的发展从来是同频共振的,他们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生动窗口,也最能感知社会与时代的变化。因此,年度热词里有当代年轻人真实的生活状态,也承载着整个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祝愿所有勇敢追逐梦想的年轻人,都能拥有一个更美好的2025年。

  光明夜读专栏二维码:

中国新闻奖新媒体新闻专栏《光明夜读》公示  

  https://mp.weixin.qq.com/mp/appmsgalbum?__biz=MjM5NzM0MzQ4MQ==&action=getalbum&album_id=3392352570475610114&scene=173&subscene=10000&sessionid=1744181088&enterid=1744182785&from_msgid=2654873245&from_itemidx=1&count=3&nolastread=1#wechat_redirect

    

  上半年代表作二维码:

中国新闻奖新媒体新闻专栏《光明夜读》公示  

  https://mp.weixin.qq.com/s/jlOdRxMFMHKDIW-tM6aAcQ  

  下半年代表作二维码:

中国新闻奖新媒体新闻专栏《光明夜读》公示  

  https://mp.weixin.qq.com/s/dw-UFrY4mlfiAXowXk099Q  

  光明夜读专栏首屏截图:

中国新闻奖新媒体新闻专栏《光明夜读》公示  

  

  

  

  

  上半年代表作首页截图:

中国新闻奖新媒体新闻专栏《光明夜读》公示  

  

  

  下半年代表作首页截图:

中国新闻奖新媒体新闻专栏《光明夜读》公示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