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深入把握社会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深入把握社会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4-17 03: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学思践悟】

  作者:王夏雨(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讲师)

  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什么要加强社会工作、怎样加强社会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阐明新时代社会工作的根本原则、价值取向、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基础保障等,指引我国社会工作取得重要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新兴领域迅速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展现新担当新作为。”这一重要论述,为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深入把握社会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助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我国社会工作是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政部门和共青团、工会等群团组织都不同程度承担着社会工作职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社会工作发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并从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方面作出制度安排,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实践探索不断深入,在提供专业服务、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会矛盾、推进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社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党对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家治理的基层基础持续夯实,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大命题。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二十大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战略部署中都明确了社会工作有关任务。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作为党中央职能部门,省、市、县级党委组建社会工作部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等改革举措。社会工作的制度机制不断健全,中央层面制定出台《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信访工作条例》和《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等,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基层组织建设、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等协调机制,有力加强了党对社会领域相关工作的统筹。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对社会工作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工作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我国社会工作的格局更加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新时代社会工作覆盖面广、涉及领域和部门多,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能够加强各领域之间的统筹协调。新时代社会工作的实践创新,对于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扎实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工作推动基层治理机制创新。北京探索形成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等经验做法,大幅提升了群众满意度。这种党建引领下的治理创新,通过党组织统筹协调引领,进行资源整合,为夯实国家治理根基提供有力支撑。深圳探索在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党建+社工”联动机制,通过专业服务大大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率。社会工作推动民生服务更加精细化。深圳推进“民生微实事”工作,通过社工评估需求,实现服务精准投放,构建起“群众点单—社工评估—政府实施”的闭环机制。社会工作为做好风险防控贡献独特力量。在灾害救援中,社工机构协同应急管理部门,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共同发挥作用,能够更好服务受灾群众。在常态化治理中,广州通过“社工+信访”机制化解积案,充分体现了社会工作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减压阀”作用。

  社会工作面对群众广泛、联系群众密切、服务群众直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大力推进社会工作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优势和效能日益彰显,开创了“中国之治”新局面。社会工作日益受到关注,越来越多人投身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光荣事业。2024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报名人数达188.9万,再创历史新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儿童福利、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区矫正等领域开展专业服务,成为满足群众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解决具体民生问题的一支重要力量。面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我国社会工作还需在强化“党建引领+专业服务”协同机制、构建“数字赋能+人文关怀”服务体系、深化“中国经验+国际对话”学理研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新征程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勇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更好地服务群众、造福人民,进一步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夯实国家治理基层基础,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17日 06版)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