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埃及版面
埃塞俄比亚版面
巴基斯坦版面
泰国版面
给外卖骑手一个舒适的家
颜维琦 黄津亮 王妤心泓
刚刚过去的冬天,对上海的外卖骑手王福召来说,是一个充满暖意的冬天,因为他住上了非常满意的房子。
王福召是95后,2020年从河北老家来上海打工做外卖骑手。小伙子十分勤奋,一天能跑60多单,业绩名列前茅,可他的住宿条件却总是不尽人意。
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租房资源紧张,价格也高。此前,王福召和另外两个骑手朋友共同租住在一间很小的房子里,生活很不方便。可即便是这样,租金分摊下来,每人每月也要超过1000元人民币。说起这些,王福召一脸愁容。
王福召遇到的问题,不是个案。上海市普陀区在面向新就业群体做专项调研中了解到,改善住宿条件是他们最迫切的心愿。
“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家!”普陀区政府工作人员表示。
统筹政府、群团、国企资源和社会力量,普陀区正式启动了“骑手新家”项目。项目的选址、定价,都有精细规划:要选在周边站点比较多的位置,让外卖骑手们出门上班的骑行车程不超过15分钟;每人每月租金为几百元人民币,让骑手们住上性价比最高的房子。
几个月的调研中,工作人员把普陀区每条街道都走了好几遍,最终选中和欣公寓作为首个针对新就业群体的保障性住房。经过改造,房子不仅厨卫和家电设施齐备,还配备了床单、毛巾、玻璃杯等入住礼包。
公寓社区内还开设了超市,货架上摆满了各种食品和生活用品;这里还配有健身空间,如室内台球桌、室外篮球场等;配备24小时物业管理,还设有共享洗衣房、影音室等,满足骑手生活、休闲、运动等各类需求。
王福召,幸运地成为第一批选房的人。在普陀区工作人员的见证下,首批入住和欣公寓的外卖骑手们依次摇号,顺利选择了自己心仪的房间。
未来,这类保障性租赁住房还将推向网约车司机、电商主播等更多新就业群体。在2024年,普陀区还将在商业、产业聚集度高的街镇,新建一批“新时代建设者管理者之家”项目,陆续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累计千余张床位。
中国外卖骑士:在数字机遇中创造美好生活
张焱
一本名为《我在北京送快递》的非虚构类作品,在中国的一次人气图书评选中被选为2023年度图书第一名。作者胡安焉也入选为年度作者。随即,很多人又一次将目光投向快递小哥以及外卖小哥等新就业形态从业者。他们是川流在城市大街小巷中的“骑士”,是中国8400万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一分子,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
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阎天看来,中国的外卖行业,其便利程度在全世界都是罕见其匹的。外国人来到中国,无不对中国的便利生活留下深刻印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随时随地可以叫到高质量的外卖。这背后,是无数外卖小哥的辛勤付出,以及以平台调动劳动力的先进手段在中国的成熟发展。
外卖骑手,是基于数字技术产生的、典型的新职业群体,是数字经济时代服务业的蓝领工人。当顾客通过外卖平台下单后,外卖订单便进入线下配送环节,外卖骑手的劳动过程分为接收订单、到店取餐、配送订单以及完成订单四个步骤。数字技术将外卖骑手的配送过程和操作步骤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呈现在骑手APP中,骑手可以根据订单完成的状况在系统中点击“接到订单”“上报到店”“我已取货”和“我已送达”四个按钮来查看配送任务所处的阶段以及接下来的工作内容。当骑手找不到商家和顾客的位置或者不知路线如何规划时,可以在APP中点击“查看位置信息”和“路线规划”获得帮助。
数字技术能够帮助劳动者克服进入外卖配送行业的信息壁垒和技术壁垒,降低外卖骑手的进入门槛,有助于新骑手快速上手新工作,完成配送任务。
2020年,“网约配送员”被纳入中国的国家职业分类目录,这标志着外卖骑手作为一种新职业在国家层面获得了认可。外卖行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可小觑。就餐饮行业而言,外卖是餐饮业数字化催生的一种全新业态,是餐饮业发展的生力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22年在线外卖收入占全国餐饮业收入(不含团餐)比重约为25.4%。不少餐饮商户也通过线上平台获得更多订单,一份2020年的问卷调查显示,分别有83%和83.4%的受访商户表示,开通外卖帮助自己扩大了服务半径或增加了收入,有近6成商户表示上线外卖增加了营业流水。
而外卖行业对就业的影响更为直接。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灵活就业市场中的外卖骑手就已经达到了1300万名,已经接近全国人口的1%。一份来自中国最大的生活服务平台企业——美团的数据显示,2022年,有超过624万骑手在该公司获得收入;仅2023年12月冬季骑手的招募中,美团就开放了30万个骑手岗位,持续扩大就业供给。
骑手这份职业具有较高的职业开放性和收入公平性,它不仅为不同群体提供了就业机会,还能为骑手长期成长赋能添力。当骑手期待转换生活轨道时,可借由这份工作积累的经验——驾驶技术能力、沟通能力、处理突发问题与异常情况的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转型。很多骑手如今已成功转型为电动车销售、餐饮企业负责人以及民宿老板等,他们都坦言在跑外卖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对下一份职业的帮助很大。
近年来,中国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关爱也越来越具体。有媒体报道,在北京、上海等7省市的美团、闪送、货拉拉、快狗打车等7家平台企业试点的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2023年9月末,累计有668万人被纳入保障范围,已有3.2万人次获得职业伤害保障待遇4.9亿元。阎天认为,中国在外卖骑手劳动权益的保障上,遵循实事求是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我们国家有针对性地从2020年开始出台了一系列司法的、行政的政策,使得外卖骑手的权益获得了比较好的保障,并且成为整个新就业形态的劳动者乃至整个中国劳动法的一个重要生长点,也为全世界贡献了一份独特的经验。”
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增加是人民自由、开放、民主的一种体现
王妤心泓
新就业形态的出现大幅提升了中国经济运行的就业承载力,发挥了重要的“蓄水池”和“稳定器”作用,体现了中国在技术革命之下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再造和优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共赢。与之相伴的,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广泛增加,体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步,也是人民自由、开放、民主的一种体现。
在数字经济下蓬勃发展的平台经济,正改变着中国传统的就业形态,不仅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的队伍正在壮大,陪诊师、宠物烘焙师、玩偶修复师等新型职业也已走进大众的视野。
无论是人头攒动的大街小巷,还是四通八达的网络触角,新就业形态依托门槛低、容量大、灵活性强等优点,成为新时代中国广大劳动者勤于创造、勇于奋斗的写照。
新近的全国职工队伍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职工总数为4.02亿人左右,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到84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成为了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就业形态是基于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背景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互动而实现的虚拟与现实生产体系的结合;新就业形态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进步和大众消费升级而出现的一种去雇主化的就业模式,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新就业形态的蓬勃生长,是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机遇频现、前景看好的一个可见、可感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