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人人动手、人人尽责、久久为功。4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系列首场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生态环境领域的奋斗者围绕“守护绿水青山 共建美丽中国”进行了故事分享与经验交流。
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
近18年来,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谷树茂一直坚守在污染源监测岗位第一线。工业厂区高高耸起的烟囱、突发环境事件现场等,都是他的监测阵地。有时候为了调查取证,他与同事们要在深夜爬上几十米高的烟囱开展突击监测。“现场的工作条件比较艰苦,但我一直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严格按照技术规范,保证监测数据质量。我坚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他说。
下泵坑、巡核岛、攀爬脚手架,开展人员访谈、执法调查,排查每一项安全隐患……在生态环境部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核设施监督二处处长杨义平看来,驻厂监督是核安全监督的第一道防线。作为一名现场监督员,她和同事们要全天候驻守在核电现场,全年24小时应急值班,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
一个垃圾钳、一个垃圾桶、一叠宣传单,就是湖北十堰丹江口市“小水滴”志愿者袁慧等人的日常工具。他们围绕守水护水,开展宣传宣讲、清漂净岸、巡河护河、植绿护绿、文明观察五大类志愿服务活动,确保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河库。
不只是袁慧,在丹江口库区,320万十堰人民都是“守井人”,都是环保志愿者。相关数据显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0年以来,已累计向北方供水超700亿立方米,惠及京津冀豫沿线1.14亿人口。目前,北京80%以上和天津主城区的生活饮用水都来自湖北丹江口水库。
“作为水源地的‘守井人’和环保志愿者,我深感自豪。我们每一位库区人都是一滴水,虽然很小,但有无穷的力量。”袁慧说。
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个人力量
“2013年到2022年的10年间,京津冀区域在GDP增长六成的同时,PM2.5的浓度下降了六成以上,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其中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所长胡京南说。
针对京津冀的污染过程开展跟踪研判,快速解析污染成因、识别污染来源,创新区域和城市空气质量管理技术;带领团队在实际道路上开展近千次的机动车排放测试,参与国五、国六重型车排放标准制修订,推动机动车监管从实验室走向实际道路,提升治污水平……长期从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胡京南,近年来捧出多项研究成果,为京津冀打赢蓝天保卫战、北京冬奥会空气质量联防联控等工作提供了科技支撑。“我和同事正在开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研究,有望助力空气质量未来进一步改善,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新动力。”他说。
美丽中国建设既要天蓝、地绿、水清,还要守住安全底线。在核从业者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核电厂核安全业绩长期保持良好,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都得到了很好保障。“作为安全监管部门,我们要站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大局中统筹安全和发展,既要严格监管,也要热情服务,以高水平的安全助力核事业高质量发展。”杨义平说。
生态环境监测是反映美丽中国“颜值”的“镜子”,美丽中国美不美、美在哪儿,都需要用监测数据来说话。谷树茂认为,只有监测这面“镜子”质量高,才能真实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我和团队正在研发新的监测设备,并制定相应的监测规范、标准,确保监测数据更加全面、准确,在实现美丽中国的进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谷树茂表示。
激发公众参与生态环保积极性
“2019年加入环保队伍以来,我一直从事一线执法工作,多次参与生态环境部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的现场组工作,这几年累计帮扶企业整改问题数百个。”在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二级主任科员付怡然看来,法律条文不仅要有震慑力,也要有春风化雨的治愈力。作为“执法尖兵”的他,经常到学校、社区开展法律宣讲、志愿服务等,累计服务数千人次。
为了增进公众对核的科学认知,杨义平与同事们广泛开展核科普活动,成立了“核你一起”青年志愿服务队,在每年寒暑假期间为上海的爱心寒暑托班开展核电科普课程,累计覆盖30多所学校的2000多名小学生。
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激发全民参与热情,最关键的是让环保志愿服务深入人心。目前,湖北十堰丹江口市共有“小水滴”志愿者16.2万名,他们通过理论宣讲、文艺宣讲、政策宣讲等方式,开展守水护水“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活动,动员更多社会力量积极投身环保志愿服务。
“我们还把志愿服务组织延伸至村民小组、居民小区,建在群众身边,开展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清洁家园、五好单元等活动,让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和工作岗位情况,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人人争做环保志愿者、人人争当最美守井人’的良好氛围。”袁慧说。
(光明日报北京4月17日电)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18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