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特别关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来消博会,开启一场多彩文化之旅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特别关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来消博会,开启一场多彩文化之旅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4-18 05: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特别关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光明日报记者 阮紫嫣 王妤心泓 王晓樱

  巴基斯坦的骆驼皮灯,叙利亚的吹制玻璃制品,中国海南的特色黎锦、景德镇的精致瓷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不少小物件里有着“大乾坤”,让观众在“买买买”的同时,还能品味全球各地的非遗故事,开启一场美妙的多元文化之旅。

  贸易畅通,民心相通。今年,来自20多个国家的120余种特色展品在展会上惊艳亮相,不仅拓宽了经贸往来桥梁,还为世界打开一扇文明互鉴之窗。

【特别关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来消博会,开启一场多彩文化之旅

在第五届消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产品齐聚一堂。图为4月13日,琼剧演员在消博会上与观众互动。新华社记者 郭程摄

  乘“消博”之风来中国

  英伦复古风的优质皮鞋、醇香的柬埔寨茉莉香米、技艺精湛的日本山形铁壶……在消博会上,各国优质好物悉数亮相,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位于4号馆的尼泊尔展台上,一幅偌大的油画引起围观。尼泊尔展商施瑞热情地向观众介绍道:“这幅油画展现了尼泊尔农民的生活图景,你们看,在铺满白雪的喜马拉雅山下,一个农民正在木屋前大片的黄色芥菜田里劳作。”施瑞虽然是第一次来消博会,但却是中国的“常客”,参加过进博会、广交会等活动的他,每年有超过四分之一时间都在中国的各个城市穿梭,这次他带来了各式各样的油画和唐卡参展。“中国发展得很快,给我带来很多发展机遇,来到这里我不仅想售卖我的产品,也想让更多人了解尼泊尔文化,很多中国消费者说看到这些油画和唐卡萌生了想去尼泊尔旅游的想法,我很开心!”

  展台上,来自尼泊尔的海南师范大学留学生弗兰克在用中文向消费者们讲解着展品。“听说有尼泊尔的展台,我自愿报名过来帮忙,这几天很多观众表达出对尼泊尔文化的兴趣,这也让我更加动力满满。”在读人工智能专业的弗兰克,未来计划在中国工作和生活。

  巴基斯坦展位前,参展商哈比也忙得不亦乐乎。今年第二次参展的哈比,带来了首饰、摆件、杯子等80余种巴基斯坦玉类产品,玉葡萄装饰品几乎卖断货。

【特别关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来消博会,开启一场多彩文化之旅

在消博会爱尔兰馆,参观者体验风味火腿搭配爱尔兰烈酒的消费场景。光明日报记者 张斐晔摄/光明图片

  “要说‘镇店之宝’,还得是这款骆驼皮灯!”哈比热情地向记者介绍,骆驼皮灯是巴基斯坦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勾勒在灯上的不同画作描绘着当地文化,“一盏骆驼皮灯可以使用长达上百年,在巴基斯坦曾是家家户户的必备品,现在却慢慢濒临消失,希望借助消博会平台和中国市场,让更多人了解、关注到这一非遗产品和技艺。”

  在马来西亚展台,印有明艳花纹的箱包成为一道亮丽风景。“这是用马来西亚特色峇迪布,以及手工蜡染技艺创新制作的箱包,花纹图案中诉说着当地的文化故事。”庭序造物负责人赵永红说,作为一家中国企业,他们在马来西亚投资建厂,融合当地非遗,将自主设计的文创产品销往意大利、新加坡、摩洛哥等全球多地。“不只是马来西亚的非遗,我们还将中国的苏绣、普洱茶等文化符号融入到产品中。今年消博会上,也有海南黎锦的相关方表达了合作的意向。”赵永红说,“以文创产品为载体,从中国文化底蕴出发,与世界文化相融合,这是我们的心愿与目标。”

  搭“国潮”迈向世界

  本届消博会上,充满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国货潮品展也吸引了大批游客。

  踏入“南海黎风非遗国际艺术展”,人们的目光瞬间被一幅气势磅礴的蓝色图腾吸引,900余块扎染布料拼嵌出黎族创世神话中的“大力神”纹样。展墙一侧循环播放着纪录片讲述黎寨故事,观者仿佛与传统文化开启了一场跨时空的对话。

  展览策划人王路表示,文化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不断融合与创新,将艺术展搬到消博会现场,正是希望能打破静态保护模式,为海南非遗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我们希望通过青年艺术家的新锐视角,让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得到传承发扬。”王路说,下一步,海南非遗作品和非遗传承人将走进纽约等国际舞台,向世界展示海南非遗的独特魅力,让海南非遗“出海”。

  “这面科技墙不仅是花西子东方美妆研发体系‘软硬双研’的缩影,更能让消费者体验兼顾东方特色与科技实力的产品带来的美丽变革。”花西子展台负责人张熙向记者介绍着花西子展台的“雅韵东方美”科技墙:花西子将莲花、七叶一枝花、金钗石斛、玉石等中国特色植物和矿物原料,以及陶瓷、苏绣、琉璃、竹编等特色材料和工艺探索性地应用在化妆品的色彩、材料和加工工艺中,让国货化妆品充满东方韵味。“消博会中,有很多外国人对我们的展台感兴趣,希望以花西子为代表的国货产品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

【特别关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来消博会,开启一场多彩文化之旅

观众在马来西亚展台挑选特色箱包。光明日报记者 阮紫嫣摄/光明图片

  国货潮品在消博会上的闪耀,既是文化自信的彰显,也是产业升级的缩影。当东方美学邂逅全球市场,消博会成了文化与生活方式的交流平台。

  老凤祥的全自动陀飞轮腕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伊利联名的乳酸菌饮品、稻香村的点心盲盒——以此类产品为代表的“新国风”,在国内市场受到年轻消费群体的热烈欢迎,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时尚表达和创新力量。

  谈及中国品牌如何提升知名度,国际奥艺委执行主席秦雯表示:“一是产品创新,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璀璨文明中有许许多多的文化瑰宝,需要我们在传承基础上实现一些创新性的融入。二是体验性经济,我们可以把商业空间打造成艺术空间,以此实现多功能的转化体验,让消费者有很多的感受。三是数字化转化,我们可以将科技与产品结合,打造更多的数字化体验展示空间来打响品牌知名度。”

  从非遗活化到IP创新,从老牌国货到“新国风”产品……在消博会的舞台上,各类国潮消费品以本土化、年轻化的表达方式,生动诠释了中国古老的文化基因。它们让悠久的中华历史可触摸、可展示,可传播,也让世界真切目睹了中华文化的强大包容性和蓬勃生命力。

  (光明日报海口4月17日电)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18日 12版)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