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无人机“秒变”电力巡检员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无人机“秒变”电力巡检员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4-22 04: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一线讲述】

无人机“秒变”电力巡检员

  讲述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供电公司配网抢修一班技术员 陈可儿

  在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供电公司低空经济无人机工作室内,同事操作无人机开展电力“防外破”巡查,已是工作的一种常态。可以说,无人机已经成为公司得力的“电力巡检员”。

  我们这支由全自动无人机、技术人员、监测人员组成的队伍,在AI(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的加持下,经过了多次训练与实战。无人机低空AI识别监测,如同全天候在线的智能化“护网人”;无人机搭载的空中喊话器,如同会飞的“秩序管理员”;实时监控画面则像一双“智慧天眼”。我们既能用鸟瞰视角扫描道路综合改造的大型机械施工,精准识别非法作业风险点,又能化身道路上空的“电子哨兵”,地毯式发掘临时施工风险,共同守护着电网安全。

  前些天,在高新五路上演的惊险一幕,我至今记忆犹新。我们应用无人机捕捉到一项目部附近的电力通道上方有挖机正在施工作业,如果不及时劝阻,锋利的铲斗随时可能挖断地下电缆,引发线路跳闸,危及附近区域供电安全。于是,无人机直飞到施工人员上方。

  在大屏前,我们工作室监测人员看着无人机回传的4K“现场直播”,立即“云端喊话”:“施工方请注意!这里是国网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供电公司,您正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违规作业,请立即停止施工!”只见画面里施工人员听见了告警,旋即收工。当我们的“防外破”值守人员到达现场进行安全指导后,无人机才收队返航。

  回想以往,老师傅们带我们出工巡视常常要背着沉重的工具包,通常两人一车为一组,一个一个风险断面地走,用眼睛去查问题,每天最多徒步巡视6公里,工作下来非常疲惫。遇到刮风阴雨天气或复杂地形,巡视难度更大,同时,由于人工巡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视觉盲区,有时不能很好地发现隐蔽风险。而现在,依靠无人机,只需十分钟就能把10公里内的数据信息采集回来。

  截至目前,我们已高效执行近500次的常态化“防外破”巡视任务,36次紧急调度响应更是展现了科技赋能的“最强大脑”。今年以来,外力施工因素导致辖区内的线路故障同期下降42%,客户满意度明显提升。

  (光明日报记者王建宏、张锐,光明日报通讯员刘欣然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22日 05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