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落点在运动 锚点在生活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落点在运动 锚点在生活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4-22 04: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记者视点】

  《青年说》观察员 高昱远

  清晨的北京二环辅路,身着荧光色骑行服的身影如风掠过;深夜的写字楼,共享健身舱依然灯火通明;周末的郊野公园,帐篷连缀如花海,飞盘划过如星河……体育运动在“这届年轻人”的追捧下,当真火热!《“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超过2.8万亿元。青年人对体育运动的“热乎劲儿”,为消费升级及产业转型添了把“柴”。

  要想让这股热乎气儿不散,得看清门道。若只看到瑜伽垫、自行车的畅销,闷着头扩张生产线、补充货架上的商品,便没有真正抓住这股热潮。我们经历一段时间的调研后,从各方反馈中得到了不少新的认识——

  年轻人为什么愿为运动掏腰包?其实,运动消费落点在运动,锚点在生活。不同于传统体育消费对竞技表现或单一功能的关注,当代青年更注重运动场景的多元适配,和情感价值的彰显表达。一件昂贵的冲锋衣不仅能穿去徒步,也能穿去上班;一次露营不仅要亲近自然,更要通过精致装备与社交平台传达美学态度;一场“飞盘局”不只是锻炼,还是结识新朋友的“派对”。满足“功能+体验+表达”复合需求的运动消费,折射出当代青年群体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产业升级的密码,就藏在年轻人消费行为背后的需求里:既要专业,也要有趣;既要挑战自我,也要晒出态度。有的企业把运动装备做成“时尚单品”,让年轻人穿着上街不觉违和;有的运动场馆变“售卖课程”为“经营社群”,提高每一次消费的附加值;有的城市把河岸空地改成轮滑场,把高架桥下的空间改成篮球公园,让运动变成触手可及的生活场景,创造文旅融合的更多可能性。这些聪明的转身证明:产业和年轻人“对上频道”,靠的不是闷头生产或砸钱营销,而是深入理解青年、充分回应青年,让运动消费从“热闹”变“长红”。

  更深层来看,运动消费的提质升级,需要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协同发力。一方面,需加快完善公共体育设施网络,降低群众性运动参与门槛,让大家的消费热情拥有更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需加强行业标准建设,规范新兴业态发展,避免盲目扩张导致的同质化竞争。更重要的是需重视以“体育+”思维推动产业深度融合。青年群体用运动重新定义生活,市场用创新回应期待,城市用空间承载热情——这三股绳拧在一起,相信我们将看见更有活力、更有韧性的运动消费市场。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22日 12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