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面皮情结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面皮情结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4-25 04: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李一(中国作协会员,现居陕西)

  陕西汉中,自古以来就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

  汉中当地人的语言和生活习惯更接近巴蜀,与厚重沉稳的关中平原大相径庭,颇有着南方的旖旎之风。

  面皮是汉中人最喜爱的一种食物。夏天吃凉的,清香凉爽;冬天吃热的,温暖肺腑。

  以前,我不懂汉中人为何大多皮肤白里透红,头发乌黑油亮,五官精致秀丽。一天在翻看医书时,我发现了这样的注解:“米能养脾,亦能补心。脾好,人性柔;心好,人秀美。”我这才明白,汉中人常年以大米为主食,自然长得白皙细嫩了。

  蒸面皮,用的是汉中盛产的优质大米。将大米淘洗干净,浸泡后磨成米浆,调至浓稠适度,然后在特制的面皮蒸笼上铺上一块蒸布,用勺子舀适量米浆,均匀倒在蒸布上。盖好锅盖,大火烧至上气,等一段时间揭开锅盖,沿着锅边匀点清水降温,然后提起蒸布,迅速反扣摊在台面上,再抹上少许菜籽熟油,防止与下一张蒸好的面皮叠放时黏连。

  蒸面皮时,要将扣在台面上的面皮折起来,切成条状备用。如果想吃热面皮,就要先在碗内调好各种调料,面皮出锅后轻轻地溜入碗内,筷子稍稍搅拌即可趁热享用。

  关于面皮的来历,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刘邦在陕西汉中称王后,他命令萧何修筑了山河堰,粮食连年丰收。农民们为了改善生活,把米粉加水调稀,蒸成薄皮,切条凉拌。这一天,刘邦微服出访,走进了一户农民的家里。那户好客的农民,热情地用凉拌蒸饼丝条招待他。这种食品,柔滑细腻又略带一些嚼劲,酸辣可口,回味无穷。刘邦一边吃一边称赞:“这味道可真香啊!”他好奇地追问:“这叫什么饭食啊?”淳朴的农妇听了红着脸,说不上来。

  看到了米浆由“面”蒸成“皮”的神奇变化,刘邦不禁脱口而出:“哦,这不就是面皮嘛。”由此,面皮的做法和称呼逐渐传播开来。

  每一位汉中人,都有着深厚的“面皮情结”:一天不吃,便觉得胃里缺少了什么;三两天不吃,人就提不起精神;一周以上不吃,人就恹恹的,好像害了病。这“病”让他们心里惦记着,脑海里翻腾着,嘴里念叨着,非得要尽情地吃上一碗面皮,方能不药而愈。

  汉中人,无论是外地出差的、他乡求学的,还是在外打工的,只要回到家乡,一下火车就急不可耐地奔向面皮店。他们把行李随手一撂,便迫不及待地点上一份吃了起来。随着面皮的香味在唇齿间荡漾开来,他们在外的奔波之苦、遇到的种种烦恼和堆积在心头的思乡情,就会在瞬间烟消云散了。

  我的弟弟生于汉中,长于汉中。他和所有汉中当地的孩子一样,非常喜欢吃面皮。当弟弟到千里之外的南京求学后,时常会在书信里提及面皮。只要回到家,面皮是他每日必不可少的食物。

  去年,弟弟到大洋彼岸进修。母亲通过电话仔细询问他的学习、生活情况:吃得可饱?穿得可暖?气候可适应?与同事相处可融洽?弟弟回答:除了吃不上面皮,一切都好。

  我的好友颖,是一位开朗活泼的东北女孩,她对面皮的热爱与弟弟相比毫不逊色。

  记得上中学的一天,我和颖在一家面皮店大快朵颐。她满意地感叹:“以后,我一定要嫁给面皮店的老板。”听得此言,我忍不住笑了起来,因为我发现店里的老板正一边忙碌,一边好奇又兴奋地偷偷打量着颖呢。

  多年后的一天,我和已经在上海定居的颖提及此事,她在电话的那端朗声大笑说:“为了每天都能吃到一碗香喷喷的面皮,嫁给面皮店的老板,是我儿时最大的心愿呢。”

  在广告铺天盖地的今天,“酒香也怕巷子深”。但汉中的面皮店,往往散布在城市那些狭窄街巷里,它们没有华丽的门面和醒目的招牌,有的甚至仅是在门前竖一块黑板,上书古拙的粉笔字“卖面皮”作为标志。

  但这样的面皮店往往很受欢迎,如果吃的人喜欢,便会将它介绍给亲戚、朋友、同学、同事,再由他们广而告之,顾客便会络绎不绝地前来。这些不起眼的面皮店,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们依靠的是回头客的口碑、店主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对当地人口味的熟悉。

  一次闲谈时,我的一位同事说起,在某条巷子里,有一家历史悠久的面皮店。他得意地说:“那家面皮店,很多名人都曾经光顾过呢。”

  听罢,我不由得食指大动,约上好友欣然前往。我们按图索骥地找到了一家简陋的店铺,店里有一对中年夫妇,正在桌案前忙碌着。

  男主人负责将大米磨成的洁白米浆均匀地摊在笼布上,抬手拉开鼓风机,约莫5分钟后,蒸笼便热气腾腾,一股甜醇的大米清香四溢开来。蒸笼打开,一张张雪白柔软的面皮,被翻倒在刷了菜油的案台上。

  待面皮凉透,女主人手脚麻利地抹上金黄色的菜油,舞动着长约半米的硕大菜刀,娴熟地将其切成指头宽的细条,配上鹅黄的豆芽、绿油油的菠菜、红缨缨的胡萝卜,再调入盐、醋、酱油、姜汁、蒜泥、味精、油泼辣子等调料,搅拌均匀。

  片刻后,一碗红绿互衬、黄白相映、色泽鲜亮的面皮摆在了我们眼前。

  挑起一筷子,只见那面皮蒸得薄,切得细,吃起来凉丝丝,辣乎乎,酸溜溜,麻酥酥,各种味道在口腔里翻滚,不断刺激着味蕾,让人越吃越爱吃,越吃越想吃。

  朋友是位温婉秀美的江南女子,平日里娴静少语。那天,她连吃了两碗面皮,大呼过瘾,赞道:“这家面皮店果然名不虚传。”

  后来,我向同事提及这家面皮店。他听了我的描述后,笑着说:“你们去的肯定不是我说的那家店。那家店名声大噪,几年前就已经搬迁到省城去了。”

  即便是不见经传的小店,亦会带给你惊喜,这就是汉中面皮的魅力。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25日 14版)

[ 责编:茹行止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