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在西部热土播种希望】
编者按:
2023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勉励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近五年来,中国农业大学近3000名优秀学子响应国家号召,奔赴新疆、西藏、内蒙古、甘肃、云南、四川、陕西、广西等西部省区建功立业,开启人生新篇章。
以青春之名,赴西部之约。为促进学子扎根西部成风尚,光明网、中国农业大学联合推出“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在西部热土播种希望”系列专栏文章,讲述农大学子在雪域高原、边疆村落、基层一线扎根奋斗,投身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感人故事和壮阔征程,激发奋进力量,书写青春华章。
山乡支教,用爱心点亮梦想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传播学专业2023届本科毕业生何秀从小生长于云南山村,成长过程中对教师职业的向往始终萦绕于心——这份天然情怀源于童年时多位恩师的善意指引,以及本科期间持续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淀。当面临毕业抉择时,国家“西部计划”的政策号召与母校的坚实支持为她指明了方向:中央财政的志愿补贴、助学贷款代偿政策,以及学校对支教学生的资源倾斜,让她得以卸下经济负担。最终,何秀选择加入“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前往云南省临沧市双江自治县勐库镇勐库小学任教。
两年来,在政策与平台的双重护航下,何秀将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交织成行,那些曾被资助、被照亮的人生经历,化作她支教西部的内生动力,让教育的星火在群山间生生不息。
2023年,初来乍到,勐库小学的教学条件给了何秀当头一棒——教学楼、食堂、操场和教师宿舍几乎空无一物,全是孤零零的、冰冷的建筑。何秀突然明白——支教不是浪漫的自我实现,而是用双手为这些被遗忘的角落汇聚光亮。作为刚毕业的新人教师,何秀和伙伴们走入这片“新得空白”的土地,成为 “空白”的画师。从此,不断地填补美育的空白、校园文化的空白,填补自己和学生内心的空白。
她们成了学校的“多功能补丁”:音乐课现学现教,英语课从零搭建……何秀和同事们在紧张的备课、上课之余,将这些天的所见所闻整理成了一篇公众号推文,利用腾讯“99公益日”活动为学校筹到了4.4万余元善款。她们用这笔善款将空教室变成图书室,开发、实施美育课程,让孩子们能真正有机会体验到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换一个角度更好地认识自己、表达自己。何秀说:“学生是我前行的最大动力,队友们给了我很多支持。教育最美的模样,不是单向地给予,而是与土地共同生长。”
在缓慢的小镇节奏中,她展现了自我的价值:从运营校园公众号到组建摄影社团,从不熟悉工作到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这份实践让她意识到,“脚踏实地”才是破解青春迷茫的密钥——当未知的未来令人不安时,回望初心便能找到方向。
“支教授予我的不仅是教学能力,更是直面现实的勇气与团队协作的智慧。”谈及未来规划,何秀说,她将带着支教的馈赠出发,选择一个热爱的城市,继续尝试那些曾被搁置的梦想。无论是用镜头记录生活,还是以文字传递思想,她相信,在勐库小学点燃的自信之火,足以照亮下一段探索之路——“从哪里来,便带着那里的力量走向更远”。(光明网记者 宫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