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军事学知识体系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军事学知识体系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5-18 04: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贾 磊 刘光明(单位: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

  习近平主席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军事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中国自主的军事学知识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题中之义。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演进,战争形态、作战方式和制胜机理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人民军队建设发展提出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快军事学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军事学知识体系

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基层理论服务宣讲队战地巡讲。李传龙摄/光明图片

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军事学知识体系

陆军某旅组织车载迫击炮实弹射击考核,官兵装填弹药。 崔获阳摄/光明图片

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军事学知识体系

南部战区海军某勤务船大队训练救援受损舰艇。 武欢庆摄/光明图片

  1.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推进强军实践是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须臾离不开自主的军事学知识体系的指导。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要构建既符合一般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学知识体系,需要把握以下方法原则。

  坚持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构建中国自主的军事学知识体系,首要的是坚持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魂与纲,保证军事学研究发展的正确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在运筹擘画国防和军队建设伟大实践中,围绕方向性全局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强军思想,把我们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律、军事斗争准备规律、战争指导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构建中国自主的军事学知识体系必须牢固树立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指导地位,深入理解把握习近平强军思想蕴含的重大判断、理论概括和战略安排,特别是贯穿其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观和方法论,在军事学研究中准确把握我军建设的新方位新特点,及时、准确、全面回答重大军事理论问题,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军事斗争实践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适应现代军事革命的变化发展。科学理论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近年来,世界主要强国提出了大量新的军事学概念范畴和理论观点,正在助推形成全球性的军事学创新热潮。军事学知识体系构建必须密切跟踪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演变态势,秉持国际视野和开放理念,把握新军事革命为人民军队提供的历史机遇,深入探究信息化智能化战争制胜机理,创新发展与军事革命相契合的军事学理论。要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聚焦军事斗争准备重大现实问题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重点深化军事学领域基础问题、战略问题、作战问题和未来问题研究,站在时代前沿、战争前沿、科技前沿来构建彰显人民军队特色、符合战争规律的先进军事学知识体系。

  服务人民军队强军胜战。理论的生命来自实践,理论的力量在于指导实践。人民军队由大向强的跨越发展,迫切需要自主的军事学知识体系引领和支撑,同时也会极大推动军事学的创新和发展。强军胜战的目标追求规定了中国军事理论创新的方向和重点。构建中国自主的军事学知识体系,必须坚持把战争和作战理论摆在重要位置,从理论上回答人民军队建设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切实提高军事学知识体系对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的贡献率。坚持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军事领域的重大现实问题,将军事学的知识范畴和理论观点置于军事实践基础上来检验,同时也要以科学的思维将强军征程上的军事实践问题凝练提升为重大理论问题,从强军实践经验中升华理性认识,实现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的良性互动,以军事学知识体系的重大突破和科学运用,引领强军实践向前迈进。

  2.在军事学知识体系发展中走好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构建中国自主的军事学知识体系是一项开拓性事业,是制胜未来战争的现实需要,必须深挖马克思主义军事学思想精髓、中华历史沉淀的传统军事文化智慧和人民军队军事实践等丰厚资源,在军事学知识体系发展中走好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科学揭示了军事学领域的客观规律,是当前构建军事学知识体系必须坚守的理论魂脉。从历史看,我党我军的领袖和统帅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思考中国军事实践的传统,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成果,为解决好革命战争问题提供了有力指导。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各个时代创建的军事理论对当代军事实践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今天我们所要构建的军事学知识体系,本质上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军事学知识体系,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军事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军事实践经验不断发展创新的军事学知识体系。构建中国自主的军事学知识体系要汲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思想精髓,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审视当代中国军事问题,辩证认识军事与政治、战争与和平、发展与安全、威慑与实战、人与武器等重大关系,科学把握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律、军事斗争准备规律、战争指导规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只有植根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自主的军事学知识体系才能根深叶茂。实践雄辩证明,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孕育的军事文化,已成为当代军事理论创新的重要思想源泉。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中的慎战原则、崇尚勇武等基因,早已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军队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为构建中国自主的军事学知识体系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根脉。新时代新征程应从中华五千年文明长河中汲取精髓,善于从历史文化中深化对战争规律的理解把握,从历史观照当下军事现实问题、预测未来战争态势,有效把传统军事文化与现代战争相结合,注重萃取其中的战争观念、战略视野、兵法韬略和治军经验等,以传统军事文化催生军事学新的理论增长点。同时赋予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以现代表现形式和新的时代内涵,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开创强军事业新局面提供丰厚的文化精神滋养。

  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人民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的历史,就是在军事学领域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创造的历史。从军事实践中学习军事、创新理论,是人民军队的制胜密码和传统优势。90多年来,人民军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军事实践中探索军事规律,科学把握不同历史阶段战争特点和制胜机理,不断书写军事理论创新的崭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领导推动人民军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时代强军实践中推动了军事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构建自主的军事学知识体系,必须植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军事斗争的伟大实践中,继承和运用好中国革命战争的理论成果,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建设实践相结合,特别注重总结运用新时代以来军事实践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和历史经验,创造性地揭示和反映现代军事活动的本质与规律,并用于指导新征程上的强军实践。中国自主的军事学知识体系必将随着实践的深入推进而持续发展、不断完善,指引人民军队在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3.推进中国自主军事学知识体系的发展与创新

  军事学知识体系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统一,这“三大体系”的发展与创新,为增强中国军事学的系统性、原创性和时代性提供内在驱动力,为新时代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军事学知识体系提供有力依托。

  学科体系建设在军事学“三大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是全局性的、整体性的体系建设。推进军事学学科体系建设必须把握好新时代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找准军事学在中国式现代化特别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中的定位与作用,明确军事学学科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阶段步骤,完善军事学学科体系统一规划、检验评估和实践转化等制度机制。要根据军事实践发展需要和学科发展规律,着眼服务新时代强军事业,持续优化调整学科布局结构,推动学科建设创新,打造现代化的军事学学科体系。要健全军事学学科体系动态调整机制,紧跟现代军事革命发展变化,优化设置学科体系调整周期,对新域新质力量要前瞻嵌入学科体系、预置重点方向,着眼链接战场、链接部队来构建前沿军事学学科群,在培养未来军事人才上抢占学科制高点,打造具有领先优势的军事学学科体系。

  坚持立足于中国军事实践传统和实际,走好中国特色的军事学学术体系构建之路,以自主知识研究范式来突出中国军事学特色,用中国军事学理论解释中国军事实践,用中国军事实践深化中国军事学理论。不断强化中国军事学学术体系的内容之实和体系之实,对中国军事学开展系统性学术归纳和学理阐释,提炼出中国军事学的基本学术范畴、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深入挖掘军事领域新材料新问题新观点新理论,概括凝练出军事学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坚持发展中国军事学学术共同体,创新完善军事学学术思想体系、学术框架体系和研究方法体系,搭建军事学学术成果分享平台,构建好学术研究团体、学术伦理规范等学术辅助体系。

  只有在军事学话语体系上赢得主动,才能够更好抢占军事学术创新的制高点,赢得国际博弈军事话语权、掌握慑战止战的主导权。构建军事学话语体系必须立足于新时代的历史条件,着力强化军事学话语体系的时代适应性,用中国特色现代军事理论体系来对当代世界军事学问题作出科学剖析与回答,创造性提出观照中国和观照时代的军事学方法、知识、理论和模式。丰富拓展中国军事学理论在国际传播中的呈现形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军事学术话语体系,形成无愧于时代的当代中国军事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彰显中国军事学的理论优势和理论自信。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18日 07版)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