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太平湖上有座流动的“桥”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太平湖上有座流动的“桥”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5-20 03: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丁一鸣 常 河

  一大早,阳光落在太平湖的粼粼波纹上。

  岸边,裹着头巾、挎着竹篮的老人叫章爱华,竹篮里满是自家拾的山货和做的咸菜。她踮起脚尖,不时向远方打望,嘴里嘟囔了一句“来了”。

  远远地,“平湖红船”拉着汽笛准点靠岸。乘客陆续上船了,带着要卖的山货、给城里儿女带的鸡鸭……小船装满乡亲们的欢声笑语,出发了。

  这里是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龙门乡麻川村,全省唯一不通公路的行政村。全村3个村民组分布在太平湖上的3座小岛,村子上面是山、下面是水,村民出门要坐船,村民组之间串门也要坐船。

  2019年,当地政府出资34万元购置渡船,每周二定时往返于湖心岛与集镇之间。全村300余人的日常出行、快递寄取、采购物资,全靠着这条长10米、宽3米的为民服务船。

  出发时,船里载的是“今天的货恐怕不够卖”“孙子肯定又长高了”的期待。返程时,小船也被塞得满满当当,有降压药、学生课本、结婚用的喜糖,还有一个个快递包裹……

  当然,小船里不仅有欢乐,也有“惊心动魄”。摆渡志愿者翟治国说,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至今难忘——村里张爱珍老人骨折急需救治,他和队友们将老人固定在藤椅上,随后打着马灯,在能见度极低的湖面上开船前行。“一个月后,老人打着夹板,重新出现在码头,一如往常等着我们接她回家。”翟治国回忆。

  如今,“平湖红船”已不仅是摆渡工具,还成了一座移动的“党史馆”:船头喇叭循环播放着红色经典黄梅戏,老党员郑生国讲述1935年红军战士在太平湖运送物资的故事……三年来,船上已开展红色宣讲110余场。

  返程前,志愿者翟皓钰一遍遍核对着物资:修水管的扳手、孙女的生日蛋糕、慢性病报销的单据……“这些是村民们托我们带的,必须一件不落!”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20日 10版)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