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晒晒咱的镇馆之宝⑤】伯矩鬲,见证北京三千年建城史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晒晒咱的镇馆之宝⑤】伯矩鬲,见证北京三千年建城史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5-26 02: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晒晒咱的镇馆之宝⑤】

  光明日报记者 陈雪 张景华 董城

  《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然而,自汉以后,燕国究竟在哪里就成了一个谜……

  五六十年前,这个谜题终于被揭开!1964年,北京房山琉璃河黄土坡村一位村民在家挖菜窖时,发现了两件青铜器,随后联系了考古工作者。考古工作者对琉璃河一带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200多座燕国墓葬。1975年,伯矩鬲在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251号墓出土。它和一批带有燕侯铭文的青铜器,确定了琉璃河遗址就是西周时期燕国都城所在,是“北京城之源”。也就是说,这批文物见证了北京三千年的建城史!

【晒晒咱的镇馆之宝⑤】伯矩鬲,见证北京三千年建城史

伯矩鬲 资料图片

  琉璃河的西周墓地里,伯矩鬲越过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把镌刻在它身上的故事告诉给世人。伯矩鬲自带“说明书”——铭文。首都博物馆馆长郭京宁介绍,伯矩鬲盖内及颈内壁分别铸有相同的15个字“才(在)戊辰匽侯赐伯矩贝用作父戊尊彝”,翻译过来是,“某年某月戊辰这一天,燕侯赏赐了我的主人伯矩许多海贝,主人为了纪念这一荣耀而铸造了我,并用于祭祀他的父亲戊”。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内容,通常是记载王室给予分封地的诸侯或宠臣的赏赐,受赏一事往往与祭祀先祖联系在一起,这是当时青铜礼器的一个重要特点。“伯矩”在当时是掌管迎接周王使者事务的官员。

  其实,伯矩青铜家族还有伯矩鼎、伯矩簋、伯矩壶等20位“兄弟姐妹”,但伯矩鬲的铭文最长,并因造型精美、工艺精湛、装饰最华丽,宛若青铜艺术美的标本,被誉为“最美铜鬲”,成为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要在偌大的展馆中找到伯矩鬲,十分简单,因为它有一个“通关密码”——集齐七头牛。在青铜器中,伯矩鬲可谓“精致小巧”,通高仅33厘米,口径22.9厘米。但细观之,它身上的七头牛各具特色:盖钮的两个牛头十分逼真,耳朵的弧度甚至能体现出牛耳的柔软;盖面是两只浮雕牛头,牛角上有凸起的鳞片状纹饰,还有四颗獠牙;三只袋足上均有一只浮雕牛首,朝向三个方向,鼻梁及牛口两侧都有夔纹作为装饰……兽面纹是商周青铜器的“流行款”。因为牛是当时重要的祭祀品,牛头纹是青铜器的常见纹饰。

  造型精美的伯矩鬲被亲切地称为“牛头鬲”,体现了西周时期独特的庄严、雄沉、神秘之美。跨越三千年,得见真面目,可谓是一位牛气十足的“老北京”!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26日 01版)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