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龙门石窟的数字化实践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龙门石窟的数字化实践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5-28 05: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贾黎威(广西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师)

龙门石窟的数字化实践

数字技术让龙门石窟“芳华永驻”。新华社发

  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何让文化遗产“青春永驻”,如何让流散国宝“回家”,如何让文物“活起来”,龙门石窟以数字化实践交上了精彩答卷。

  一是让文化遗产“青春永驻”。龙门石窟自建成至今,一直遭受自然侵蚀、裂隙渗水等“病害”侵扰。为让龙门石窟以最佳“容颜”示人,除了本体修复、修缮的大修小补外,保护利用的数字化手段也在持续更新。

  一方面运用科技手段复原文物本貌。比如,在一些自然坍塌的窟龛里,龙门石窟研究院的“文物医生”通过三维数字化扫描和3D建模、打印,利用3D复原技术复刻出“文物”,再安装到窟龛中,此举既达到修复效果,也实现了对文物本体的保护。再如,在龙门石窟宾阳中洞马蹄形穹庐顶上,一朵硕大的重瓣莲花已经“绽放”1500余年,其四周隐约可以看到数个伎乐飞天,但颜色、轮廓等,岁月侵蚀的痕迹比较明显,显得不甚清晰。龙门石窟研究院综合运用多种科技手段,成功还原莲花藻井“卸妆”前的样子,让人直呼“天花板级别的审美”。

  另一方面通过三维数字化扫描等技术,为龙门石窟“画像”,建立“数字化档案”。龙门石窟的数字化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20年前的“龙门石窟三维数字化工程”,目的是让历史文化遗产世代长存。多年来,龙门石窟着力打造涵盖龙门东西两山石窟、院藏文物和拓本、流散文物的数据库,并以此助力科研提升。技术的进步极大促进了石窟文物的数字化存档。与早期绘图、翻模及黑白照片等记录方式相比,不断迭代升级的三维数字化扫描,可不接触文物本体实现复原误差0.03毫米以内,色彩也几无差别。数字档案的建立,为研究人员用新方式“守护”龙门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是让流散国宝“回家”。前两年,一件按照3:1比例3D打印的袖珍版《文昭皇后礼佛图》公开亮相,拉开了龙门石窟国宝级浮雕《帝后礼佛图》通过“数据聚合”方式“回家”的序幕。

  原刻于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内的《帝后礼佛图》是中国石窟中唯一等身高的帝后礼佛图浮雕,由《魏孝文帝礼佛图》和《文昭皇后礼佛图》两幅浮雕组成,分别刻画了北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后带领侍从列队礼佛的场景,是中国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石刻艺术珍品。然而让人痛心的是,这组浮雕在20世纪30年代遭盗凿贩卖,蒙难残缺,流散海外。近年来,龙门石窟研究院联合海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共同开展流散文物三维数据采集和实体复原项目,通过对浮雕残壁、文物碎块的“数字复活”,开启龙门石窟流散文物“数字化回归”的新路径。

  截至目前,研究人员已相继完成火顶洞菩萨头像等流散海外回归文物、奉先寺北壁佛首等数字化回归文物与石窟残存造像的“身首合一”,并通过3D打印进行复位展示。此外,龙门石窟还与故宫博物院合作,促成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多件龙门石窟流散文物以数字化形式回归“故里”。

  三是让文物“活起来”。2024年年初,在宾阳中洞莲花藻井彩绘复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龙门石窟研究院推出创意动画:伎乐飞天脚踏祥云,飞升翱翔,一边奏乐,一边飞舞,弹筝、吹笙、抚阮、击磬……衣袂飘飘,一派热烈祥和的氛围。数字化技术让龙门的伎乐飞天真正“活”了起来。

  此外,“数字+”还让世所罕见的石窟艺术在文旅中大放异彩。在龙门石窟万佛洞前室南壁,有一尊残损的观世音造像,其凭借窈窕婀娜的身姿、细腻流畅的雕刻而被誉为“龙门最美观世音”。遗憾的是,最能体现造像神态的部位——发髻以下至鼻子以上部位被损毁,游客无法从她的面部感知石窟艺术的魅力。

  得益于先进的数字技术手段,龙门石窟研究院依据历史老照片,以学术研究为基础,融合三维数字化技术、颜色检测分析技术、传统雕塑艺术等手段,结合同时期同类型造像特征,实现了这尊观世音像的虚拟修复及色彩复原。如今,人们游龙门石窟,用手机对准残缺佛像,通过AR技术,不仅可一览完整造像,还能一睹其建成之初的芳华。

  文物保护与修复延续了古代珍贵遗存的生命,数字化则让文物焕发新生。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龙门石窟的展陈方式越发灵活,文旅样态越发多样。赏玩龙门也更具科幻感、沉浸感和交互感。2022年,以数字孪生技术和时空AI技术为依托、全面融合景区全域时空大数据的“龙门石窟智慧文旅数字孪生平台项目”,入选2022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优秀案例。

  该平台利用激光点云结合倾斜摄影等技术,将龙门石窟主佛区及周边31.7平方公里的建筑、植被、景观、文物等“复刻”到线上,打造了一个人人可以随时随地参观的数字化龙门石窟。在这里可以360度无死角地观看精美造像,甚至连千年来风化造成的细微痕迹都能看清。平台还选择龙门石窟体量较大、气势恢宏,具有展示价值的整体洞窟,对造像进行1毫米级精度的三维模型数据采集,快速高效实现全方位、高精度、高保真度复原呈现。通过数字化技术展示、情景式带入和沉浸式互动体验,让“文化复活”“历史重现”,为游客带来深度穿越体验和震撼。

  随着数字化技术不断迭代升级,龙门石窟的数字化实践仍在不断创造着奇迹,也不断为广大游客带来新的惊喜。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28日 13版)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