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践行为民宗旨 建设法治中国——5位司法行政领域代表分享奋斗故事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践行为民宗旨 建设法治中国——5位司法行政领域代表分享奋斗故事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7-09 03: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光明日报记者 王金虎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广大司法行政工作者坚持法治为民,认真履行化解矛盾纠纷、普法宣传、法律服务等职责,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7月8日,国新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司法行政领域代表围绕“践行为民宗旨 建设法治中国”分享他们的奋斗故事。

  以“赤诚心”求“最优解”

  见面会上,北京市司法局行政复议一处一级主任科员蔡小凤展示了一组数据,2024年全国新收行政复议案件74.96万件,增长将近一倍,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选择通过行政复议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从事行政复议工作十年来,蔡小凤累计办理1000多个案件,一面倾听群众诉求、释法说理,一面检视行政行为、监督纠错,成功化解了不少案件。她表示,要以“赤诚心”求“最优解”。办案时,要练就善于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近十年来她在直接纠错的同时,累计向相关部门制发20多份行政复议意见建议书。

  蔡小凤介绍,她还通过变更不合理处罚数额、制作调解书责令行政机关缩短涉企行政处罚公示期等方式,直接纠正不当行政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离不开公正高效、国际通行的纠纷解决制度,对此,广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张毅深有感触。

  过去17年里,张毅一直从事一线仲裁业务工作,参与办理的仲裁案件超过4000件。在他看来,仲裁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普惠均等、高效便捷、智能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

  张毅表示,仲裁服务的领域十分广泛,大到跨国企业之间的商事争议,小到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小额争议,都可能被提交仲裁,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就产生法律效力。“所以我始终对仲裁质量和公信力心怀敬畏,丝毫不敢懈怠。”张毅说。

  到西部贡献专业所长

  “5年间,通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法律咨询,我能用群众的语言去帮他们解读正式的法律条文;通过普法宣讲,书本上的法律转化为群众解忧的钥匙,也使边疆地区群众的心中升腾起更加坚定的法治信仰。”吉林衡丰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沫含说。

  2019年以来,刘沫含先后报名参加了司法部“援藏律师服务团”和“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贡献专业所长。“作为一名党员律师,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用我们的专业知识服务各族群众,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荣光。”刘沫含说。

  5年的公益法律服务工作让刘沫含认识到,投身西部法治建设,在民族地区开展普法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是对奋斗青春最好的诠释。从雪域高原到伊犁河谷,刘沫含累计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500余件,提供法律咨询4000余人次,代写法律文书1000余份,开展法治宣讲200余场。援藏援疆期间,刘沫含累计为各族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用乡音土语讲好法律故事

  推进基层法治建设过程中,无论是普法还是人民调解,都需要跟人民群众打交道,这个过程中,“接地气”的工作方式必不可少。对此,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司法局西村司法所所长魏官元的做法就是用大白话、用乡音、用身边的故事,传播法律知识。

  “我有一辆摩托车,它就是一个流动的法治宣传站,走到哪儿,法律读本、政策图解就发到哪儿、讲到哪儿。”魏官元说。多年来,魏官元骑着“老魏党员摩托车”穿梭于西村乡的街头巷尾、田野之间,秉持“只进一扇门,化解千家事”“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服务理念,获得了百姓的认可与信任,累计成功调解纠纷2400多件。

  在见面会上,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夏店镇砖佛寺村村委会主任、村“法律明白人”金其华展示了一本他引以为傲的“法律明白人”证书,这是他30多年来在乡村法治建设中责任与担当的见证。

  在金其华看来,“法律明白人”就是群众身边的“贴心人”“引路人”。比如,针对农村地区留守老人对电信诈骗识别能力弱的情况,金其华走村入户,宣传反电诈知识,讲解群众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例,进行反电诈测试;通过“红白理事会”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有效刹住了高价彩礼之风,让婚丧嫁娶和礼尚往来不再成为村民负担。

  30多年来,金其华始终致力于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服务和保障农村的稳定发展,“有事找金其华”也成了当地群众的口头禅。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09日 04版)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