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迢迢援疆路 殷殷“苏克情”——江苏省“组团式”对口支援克州纪实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迢迢援疆路 殷殷“苏克情”——江苏省“组团式”对口支援克州纪实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7-13 03: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刘宇航 苏 雁

  打开地图,从江苏南京到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阿图什市,距离超4700公里。

  自2010年新增对口支援克州以来,江苏省派出1139名援疆干部人才,累计投入资金近70亿元,实施项目1080余个,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克州经济社会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用实干与担当书写了东西部协作的时代答卷。

  教育情怀点亮边疆未来

  “筑梦育人,一切付出都值得!期待第三次援疆!”在克州阿合奇县同心中学,来自江苏省宜兴市桃溪中学的95后教师周冰怡,留下了自己的援疆工作感言。

  2024年,25岁的周冰怡再次报名援疆,加入援疆教师队伍,负责孩子们的思政课。

  “条件没有想象的艰苦,软件和硬件都大大超出我的预期。我们不仅给孩子们授课,而且与当地教师一起交流,共同进步。”周冰怡说。

  “援疆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次用教育情怀点亮边疆未来的珍贵实践。”在克州实验小学的教室里,来自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实验小学的80后教师张静,与记者分享自己的援疆故事。

  今年5月,张静被选拔到州里参加教学互评。仅一星期没出现在班上,学生们就哭成一片。原来,他们以为张静回了江苏,不再给他们上课了。

  “回来以后,我下定决心更多地关爱孩子们,做一个倾听者、学习者。”看着学生们的照片,张静动情地对记者说。

  本科率2023年72.51%、2024年89.08%、2025年93.08%。克州江苏实验中学(克州第二中学)的教学楼里,一块电子屏滚动展示着一组数字。

  每年高考结束,援疆教师都会组织当地教师一起把各自的教学方法总结成有效经验,整理出《苏老师工作站成果汇编》。团队创新推出“五个一”教学法,进行浸润式教学,学生成绩有了大幅提升。

  从硬件改造到软件植入,从教学改革到管理创新,江苏援疆教师团秉持“高定位、精准性”理念,通过开展师徒结对、作家进校园、名师送教等活动,培养克州本地教师队伍,为克州基础教育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医疗援助护佑人民健康

  60多年前,江苏人吴登云大学毕业后放弃优越的工作机会,志愿来到祖国最西端的乌恰县工作。他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被当地人誉为“白衣圣人”“马背医生”。

  60多年里,一代代青年人受他的故事感召,来到边疆,建功西部。

  70后黄晓平来自江苏省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是克州阿合奇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援疆主任。1998年,还在上大学的黄晓平现场聆听了吴登云的援疆故事。从那时起,他暗下决心,要为边疆人民做一些事。

  自2010年开始,他10次报名援疆,2024年,年近半百的黄晓平终于圆梦。

  “克州地处祖国西部,虽与江苏相隔万里,但我们心连心。克州提供了奋斗舞台,让我实现了人生梦想。”黄晓平感慨。曾经,克州人要想进行妇产科微创手术,只能到200公里以外的阿克苏找大夫。如今,家门口的县医院就能做。

  “从小事做起,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这是克州人民医院援疆护理部主任冯丽萍的心声。从事护理工作32年,她从未把自己当作专家,只想着把工作做好,为新手妈妈们带去温暖,为孩子们送上专业服务。新生儿风险管理、产妇产后修复、母乳喂养知识……每一项护理工作,冯丽萍都耐心细致地对当地的护理团队进行“传帮带”。

  女儿出嫁,冯丽萍只匆忙回去参加了一下仪式:“对女儿有亏欠,孩子出嫁,我远在新疆,帮不上什么忙。”说完,冯丽萍红了眼眶。

  用行动护佑人民健康。15年来,江苏援疆医疗团队接诊群众超过20万人次,开展手术3500多台,抢救急危重症患者7500多人次,受援医院平均转诊率由6.12%下降到2%。2024年,克州人民医院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从2022年的82%提升至96.7%,三、四级手术占比从31%提升至59%,共引进新技术589项。同时,江苏援疆医疗队还通过“组团式”帮扶,为克州阿图什市、乌恰县、阿合奇县填补多项医疗技术空白,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专科品牌,培养本地医疗人才。

  文化赋能促进产业升级

  近日,在阿合奇县苏木塔什乡驯鹰文化旅游景区,23岁的铁木尔比克·居马吐尔地向游客展示驯鹰技艺,观众席的掌声响彻山谷。

  柯尔克孜人驯鹰习俗历史久远,2013年5月,柯尔克孜族驯鹰习俗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景区人气越来越旺。援疆干部帮我们打造了‘柯尔克孜驯鹰习俗’的核心IP,推出‘伊路向南·走进阿合奇’特色旅游线路,还邀请知名博主实地采风,提升我们文化品牌的影响力。文旅火了,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了。”铁木尔比克·居马吐尔地感慨。

  阿图什市松他克镇的阿孜汗村是中国无花果的发源地之一,无花果种植面积达6200亩。2023年,阿孜汗村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验收,成为克州唯一以人文为主题的国家级旅游景区。

  2020年以来,江苏昆山援疆工作组围绕“以文促旅、以旅兴业、以业兴村”的发展理念,累计投入超1亿元,打造“千亩无花果园+民俗文化街区+红色文化节点”空间格局,构建无花果采摘体验、民俗演出、夜市经济等多业态协同发展模式。

  2024年,“图新鲜”品牌引入江苏电商运营团队,团队在社交媒体平台开设官方账号,并同步举办“苏克无花果文化节”。该品牌年销售无花果2.9万盒,带动种植户亩均增收3000元,还延伸开发出无花果干、果酒等深加工产品,实现跨越式发展。

  援疆不是简单的资源输送,而是要构建内生发展机制,让克州拥有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如今的克州,教育质量持续攀升,医疗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文化认同更加牢固,人才支撑日益坚实,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从江南到西北,从长江之滨到帕米尔高原,迢迢援疆路,殷殷“苏克情”。新时代的“苏克”故事,还在延续。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13日 03版)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