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墨西哥:在全球南方坐标系里探索未来之路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墨西哥:在全球南方坐标系里探索未来之路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7-16 04: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向未来,与中国同行】

  作者:洪向华 夏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墨西哥城东北40公里的特奥蒂瓦坎山谷,晨雾中的太阳金字塔显露出巍峨轮廓。这座建于公元2世纪的巨型建筑基座边长超220米,较埃及胡夫金字塔更为宽阔。塔顶远眺,现代墨西哥城的玻璃幕墙与山谷中的印第安村落形成奇幻的叠影。

  作为美洲文明古国与人口大国,墨西哥的发展轨迹交织着三重张力:玛雅历法石碑上的永恒追求与殖民时期“依附性发展”的历史创伤,北部边境加工区的全球化红利与南方原住民社区的发展鸿沟,西方现代化范式的诱惑与本土发展道路的坚守。

  在全球治理秩序重构的今天,与美国比邻的墨西哥正以全球南方国家的身份重新定位:在古老文明的基因中寻找发展密码,在全球南方的坐标系里重构现代化叙事。

  始于玛雅文明的千年嬗变

墨西哥:在全球南方坐标系里探索未来之路

  5月15日,游客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国家人类学博物馆观看展品。新华社发

  在尤卡坦半岛的奇琴伊察古城,库库尔坎金字塔的阶梯数与太阳年天数精确暗合。春分秋分时阳光在塔身投下蜿蜒的蛇形光影,印证着古代天文学家对宇宙秩序的惊人掌握。

  这种探索精神在殖民时期转化为独特的文化融合能力:瓜达卢佩圣母像糅合了印第安玉米女神与天主教圣母的特征,墨西哥西班牙语中至今留存着2000余个纳瓦特尔语词汇,成为文明交融的活态标本。

  1565年启航的“马尼拉大帆船”,首次将墨西哥与东方纳入同一贸易网络。中国青花瓷穿越太平洋抵达阿卡普尔科港,再由骡马商队翻越墨西哥高原运往欧洲。这种交融在今日的便捷联通中获得了新的诠释,墨西哥的港口始终是世界的十字路口,只是航道上的帆影变成了光纤。

  墨西哥独立战争的硝烟已散去两个世纪,殖民历史的遗产仍在发酵。北部边境的美墨战争遗址上,残存的城墙与现代工业园区仅隔数公里,构成对“依附性发展”的注解。

  19世纪末,迪亚斯政府推行“秩序与进步”政策,将铁路网建设交由美国资本主导,这条铁路至今仍是墨西哥经济命脉的隐痛。当1982年债务危机引爆时,石油价格暴跌迫使墨西哥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紧缩条款,国有资产大规模私有化,制造业陷入“去工业化”泥潭。

  墨西哥的工业化进程始终带着殖民遗产的灼痛,与外资体系深度绑定。“我们不是在生产汽车,而是在组装美国的零部件。”华雷斯市汽车厂工人卡洛斯·门多萨的话道破墨西哥工业化最深刻的悖论。在北部蒂华纳-墨西卡利工业走廊,现代化组装车间随处可见:虽创造就业却将墨西哥锁定在全球价值链底端,代价沉重。尽管制造业占墨西哥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17.6%,但70%的利润经跨境供应链流出,形成“为他人作嫁衣”的依附性发展格局,经济随美国市场需求波动周期性萧条成为常态。

  向南200公里的恰帕斯州,与工业区的繁华形成了鲜明对比。“祖父用木犁耕地,我用木犁耕地,如今我儿子依旧用木犁耕地。”塔帕丘拉市农民胡安·马丁内斯的质朴话语,勾勒出被现代化浪潮遗忘的角落。

  殖民历史与新自由主义政策叠加,催生了典型的“中等收入陷阱”:20世纪70年代“墨西哥奇迹”的进口替代战略曾实现年均6%的增长,然而,1973年石油危机及美国农产品倾销,却击溃了其传统农业根基。墨西哥人均GDP增长停滞,社会结构剧烈分化,北部边境加工区与南部原住民地区存在显著收入鸿沟。联合国人居署数据显示,墨西哥城市有一定比例的人口居住在缺乏基本服务的非正规社区,且这些区域仍在扩张。

  墨西哥的现代化历程折射出全球南方国家曾经的普遍困境:外资依赖与自主性丧失、发展红利与底层剥夺、文化认同与现代性冲突、生态破坏与可持续发展矛盾。这种“未愈的伤痕”不仅源于殖民遗产的历史惯性,更源于现代化道路选择的结构性失衡。其未来,或在于打破“北方—南方”地理割裂,重构“国家—资本—人民”利益分配机制,在全球化与本土化间寻找新平衡点。

  丝路的纽带 新生的可能

墨西哥:在全球南方坐标系里探索未来之路

  6月29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查普特佩克动物园,游客拿着大熊猫玩偶参加“欣欣”的生日庆祝活动。新华社发

  拉美有句谚语:“朋友要老,好酒要陈。”中墨两国经过岁月积淀的深厚友谊正如陈年的龙舌兰酒,在时光的窖藏中愈发醇厚。

  跨越太平洋的中墨文明对话始于16世纪“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航线的开辟,这条连接阿卡普尔科与马尼拉的“海上丝绸之路”东段,开创了中拉早期经贸往来范式。

  1971年墨西哥在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表决中投下关键赞成票,次年中墨两国正式建交,为后续关系发展奠定政治基础。在争取民族独立、维护主权安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两国始终同声相应。进入21世纪,双方合作呈现加速发展态势:2003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3年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起命运共同体合作框架。

墨西哥:在全球南方坐标系里探索未来之路

  4月23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地铁新1号线列车停靠在库奥特莫克地铁站。由于使用时间久远、系统设备老化以及庞大的客流压力,当地政府于2022年启动了对1号线的全面现代化改造,中国企业中车株机公司等参与其中。新华社发

  如今,中墨基础设施合作已形成“陆海天空”四位一体发展格局。

  轨道交通方面,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2020年交付蒙特雷轻轨列车,实现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首入墨西哥市场。该车型采用永磁同步牵引技术,能耗较传统车型降低30%,模块化设计使线路延伸成本缩减40%,为拉美城市轨道交通现代化提供创新方案。

  能源转型层面,中国能建承建的佩尼亚斯科光伏电站二期工程(300MW)运用单轴跟踪支架技术,将土地利用率提升至1.2MW/公顷,较固定式安装发电量提升15%~25%,其智能运维系统可实现故障定位响应时间小于15分钟。华为为墨西哥国家电力调度中心部署的IP+光融合网络,将电网控制信号传输时延压缩至微秒级,保障全国85%清洁能源并网稳定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通过中国厂商“三电”系统本地化生产,墨西哥已建立驱动电机定子绕组、电池管理系统算法的初级产业链,推动单位制造成本下降28%。

  中墨人文科技交流已突破传统模式,形成“官民并举、双向互动”的新格局。

  在农业科技领域,每年秋天,中国专家都会到墨西哥各地采集感染赤霉病的小麦样品,通过实验筛选出抗病性更强的品种,推荐到世界其他国家,并收集这些品种在不同小麦产区的表现数据以进一步改良。根据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统计,中国已为这座农作物多样性仓库提供上千份小麦种质资源;双方合作育成的13个玉米新品种已在尼泊尔等国种植,助力当地粮食增产增收。中心总干事布拉姆·戈瓦茨表示,“与中国的合作是携手维护粮食安全的双赢范例”。

  文化交流层面,墨西哥城孔子学院开发的“汉语+职业技能”课程,将太极文化与企业管理培训相结合,吸引花旗银行墨西哥分行等32家企业参与定制化培训。

  旅游合作方面,2024年新开通的中墨直飞航线使双向游客量同比增长57%,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博物馆推出的“玛雅文明与良渚对话”特展吸引超50万观众领略两大古文明的时空共鸣。这种深层次的人文互联,印证了“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的朴素真理。

  全球南方的现代化共鸣

  经济全球化编织的网络早已将各国命运紧密相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墨西哥的现代化发展之路绝非简单的经济结构调整,而是一场在社会文化等更广泛领域的深刻变革。

  制造业领域,变革彰显了技术转移的深层价值。在蒙特雷的易德龙电子工厂,墨西哥工程师埃格韦托·加西亚曾面临管理系统与硬件设备脱节的困境。中国移动的“灵石”工业网关解决方案通过实时数据监控,使生产效率提升30%,更推动劳动力结构优化——工人从机械操作转向技术管控岗位。这种转变印证了技术协作对产业升级的杠杆作用:发展中国家可借助外部技术实现“蛙跳式”发展,同时培育本土技术人才梯队。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展现出无限可能。在米却肯州龙舌兰种植区,27岁的约塞琳·米雷莱斯熟练操控大疆无人机,使农药喷洒效率提升90%,节水50%,不仅缓解了干旱气候的压力,更打破了“女性不宜从事农活”的传统偏见。当地农户爱德华多·布里别斯卡的数据更具说服力:无人机技术使单产成本降低40%,阿兹特克古法灌溉系统与现代精准农业的结合构建起可持续的生态农业模式。

  在文化教育领域,墨西哥探索出“数字技术+文化遗产”的创新模式。瓜纳华托州培训学校校长丹尼尔·冈萨雷斯借鉴中国“淘宝村”经验,推出“数字城镇”计划:通过直播平台销售鳄梨与蓝莓,使农民掌握数字化营销技能。这种技术赋能并非简单复制,而是将数字经济嵌入本土文化语境,形成“电商+非遗”的特色发展路径。

  墨西哥众议长古铁雷斯访华时坦言:“灵活参与‘一带一路’意味着我们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建设者与贡献者。比如玛雅铁路项目,中方尊重我们的劳工法和环保标准,这是殖民时代从未有过的平等与尊重。”

  墨西哥的战略转向,本质上是全球南方国家在多极化世界中的身份觉醒与崛起。墨西哥的实践证明,全球南方国家完全可以通过文化共鸣、技术协作、生态治理等软性连接,突破传统地缘政治的桎梏,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正如墨西哥诗人帕斯所言:“我们既是历史的囚徒,也是未来的建筑师。”墨西哥的深刻变革契合全球南方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崛起路径——从“被定义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从“地理边缘”走向“文明枢纽”,共同书写现代化发展的新篇章。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16日 12版)

[ 责编:姜姝琪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