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南京7月21日电(记者刘江伟、苏雁)由中国作家协会、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七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21日在江苏南京开幕。来自31个国家的39位汉学家与39位中国作家参与活动,共同探讨中国文学的新发展,共同见证中外文学交流的新成果。
据介绍,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自2010年创办至今,已经举办6次,该活动会聚了全球知名的汉学家和出色的翻译家,聚焦中国文学、翻译学以及比较文学等领域前沿的学术问题,是思想、理论和语言的深度交流。
活动现场,中国作协主席、党组书记张宏森向首次参加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的15位汉学家颁发“中国文学之友”证书,以表彰汉学家们在翻译传播中国文学方面的辛勤付出和卓越成就。他们是白罗米(罗马尼亚)、高伯译(西班牙)、杜肯·玛斯木汗(哈萨克斯坦)、舩山睦美(日本)、阮丽芝(越南)、沈友友(巴西)、明雷(阿根廷)、约万诺维奇·安娜(塞尔维亚)、施露(荷兰)、白鑫(埃及)、莫冉(意大利)、郑佩佩(泰国)、白兰(西班牙)、哈立德(突尼斯)、凯兰·高塔姆(尼泊尔)。
开幕式后,9位与会作家学者宾围绕“‘译’起向未来”作主题演讲,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主持活动。白兰、白鑫、刘震云、约万诺维奇·安娜、金泰成(韩国)、东西、雪莲(意大利)、杜肯·玛斯木汗、丁捷先后演讲。大家表示,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跨文化的桥梁,是将不同世界连接在一起的纽带。中国当代的一系列文学作品通过对中国社会的描写,展现了社会变革与人民生活,深刻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独特风貌。翻译它们,不仅是对文字的传递,更是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生动诠释。
活动期间,还将举行分组讨论、书店调研、主题沙龙、文化参访等一系列文学活动,进一步促进中外文学交流,推动中国文学、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22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