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一线讲述】
培养“实验与实战”人才
讲述人: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 廖鹏
光明日报记者苏雁采访整理
“产教融合”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着实不易。我深知研究院肩负的多重使命,既要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又要落实交大科技成果转化,还要推动高水平人才培养。在起步阶段,我们在推动产教融合方面并不轻松——如何真正匹配企业需求?如何找到高校与产业间的“对接点”?如何从技术成果转化走向科研共建、人才共育?
印象最深的,是与成川科技的合作。成川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半导体自动化物料搬运系统的企业,专注于天车搬运系统等核心设备的国产化突破。最初接触时,他们还是一家初创公司,希望有更多高层次人才参与公司产品研发。于是我们派遣了两位控制工程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入驻成川科技联合培养。
两位硕士研究生在参与企业核心技术研发的过程中,发现天车搬运系统在精度和稳定性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上海交大自动化方向王景川教授团队及两位联培硕士研究生不断尝试,逐步完成了前后轮电机的优化控制策略的研发,并引入创新性的精准运动控制算法和速度曲线,最终成功攻克了天车搬运系统的多个关键技术难题。
我们发现,这一过程不但解决了高校技术成果转化落地的问题,还帮助上海交大的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更深入了解产业。项目完成后,我们多次复盘成功经验,决定继续尝试这样的合作模式,将项目研发与人才培养融合,在联合实验室的框架下,共同制定培养计划,由企业真实项目牵引学生科研课题和实训实战,真正实现了科研、教学与产业的“三线合一”。
现在,我们研究院还在持续优化“陪伴式产教融合”机制,拓展了更多像成川科技这样的深度合作伙伴,让科研成果落地,让学生在项目中成长,让企业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与“关键人才”的获得。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23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