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时评】
作者:陈城
学生营养餐将迎来更规范服务。市场监管总局近日批准发布《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国家标准,进一步完善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该标准适用于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提供学生餐制作及配送服务的校园配餐服务企业,是首个专门针对校园配餐的国家标准。
校园配餐是学生营养餐的重要供给方式之一。学生营养餐自2001年开始推行,中央财政为此每年安排160多亿元专项资金。不少学校因各种原因无法自建校园食堂,需要由专门的校园配餐服务企业承担学生营养餐的制备及配送服务。
出台学生营养餐相关国标确有其必要性。学生营养餐话题不时冲上社交网络热门话题榜,部分家长对学生营养餐及相关校园配餐服务时有质疑之声。校园配餐服务与自建校园食堂模式不同,相较而言,前者提供的学生营养餐均在校外制作完成,且增加了配餐流程,流程环节上如何维护食品安全,是每个家长关注的核心。因此要让学生营养餐吃得安心,让家长放心,须通过制度约束,严守食品安全底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严格食品药品监管,抓好校园学生餐、平台外卖安全监管。校园配餐服务相关国标出台可谓正当其时。标准明确了覆盖食谱及原料管理、加工制作、备餐与配送、用餐服务、服务评价改进、应急处理等全链条的规范指引,为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的合规管理提供了标准化指导。具体来说,国标明确要求,学生餐中的热食在熟制后需在1小时内分装成盒或直接盛放于密闭容器,且制作完成后使用时限不超过3小时;谨慎采购学生餐的慎用食材及预包装食品,包括但不限于“中小学慎供带刺鱼肉,幼儿园禁用带刺鱼肉”,慎用扁豆、豇豆、芸豆、蚕豆、西葫芦、甘蔗、香椿等食材等。
这些极其细致的规范要求,是在保证学生营养的前提下,基于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形成的。全链条的规范指引,也旨在打破家校和配餐企业之间的信息屏障,让学生营养餐制作配送全流程更透明,让家长对加工制作过程、营养搭配及食品安全情况的评判更有据可依。总的来说,这对配餐服务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投入所需远超“明厨亮灶”等常见食品安全举措。
当然,好制度也需要落实好。让校园配餐服务国标真正落地,还需要形成责任闭环。除了企业严格依照国标自律自查,地方政府也应将校园配餐及学生营养餐工作纳入考核指标,同时完善对违规企业一票否决的配套管理机制;建设相应在线监督机制,让家长能够实现“云监督”,并通过不定期校园陪餐,由家长评判学生营养餐质量等。学生营养餐关涉千万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24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