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媒介融合视角下的戏曲元素电影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媒介融合视角下的戏曲元素电影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7-24 03: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曹敬波(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承载千年文化底蕴的戏曲与现代科技艺术结晶的电影,在中国电影120年的发展历程中相互交融。戏曲元素为中国电影注入独特魅力,电影则为戏曲传承发展开辟新径。朱怡淼教授的《媒介时代的戏曲元素与中国电影》(中国文联出版社,2024年)一书,深入考察了戏曲在中国电影美学风格形成与演变中的关键作用,为媒介时代戏曲艺术的存续与中国电影的民族化提供了宝贵参照。

  该书系统梳理了戏曲与电影结合的三种演进形态。早期无声短片如《定军山》《青石山》等,以固定机位实录谭鑫培等京剧大师的舞台表演,是结合之肇始。其后,戏曲艺术片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等,突破舞台限制,将表演与实景结合,借电影技术强化戏曲表现力。而当下主流形态“戏曲元素电影”,则采取“化整为零”策略,将戏曲元素灵活融入电影叙事、人物、氛围与形式美学,代表作如《梅兰芳》等。

  戏曲元素电影的出现,标志着戏曲与电影的结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它不以完整搬演戏曲剧目为目的,而是将戏曲的叙事模式、表演程式、音乐唱腔、美学精神等元素解构、提炼并融入电影本体语言,服务于电影自身的主题表达和艺术风格。这就使得戏曲元素电影超越了对戏曲的单纯记录或模仿,运用电影多样手法对戏曲元素进行现代转译,使其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

  该书深入剖析了情节、角色、音乐等戏曲核心元素在电影中的表现与功能。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戏曲元素的融入,极大地丰富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为叙事、人物塑造与氛围营造提供了独特美学路径。电影与戏曲共享叙事基因,戏曲故事常为电影提供丰富的素材。戏曲情节在电影中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直接改编戏曲故事,如电影《赵氏孤儿》;二是借用戏曲唱段推动叙事,如电影《风声》就巧妙运用《空城计》唱段作为人物传递情报的方式,引发悬念并推动情节发展;三是嵌套“戏中戏”结构,如《霸王别姬》中舞台情节与现实剧情交织映衬,增强了戏剧张力与感染力。

  戏曲元素亦能帮助电影塑造深度人物。如电影《梅兰芳》中的京剧表演,不仅展示人物才华,更深刻揭示其内心情感,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立体。虽戏曲角色非电影主角,但戏曲元素无疑为人物注入了独特气质与文化内涵。

  此外,戏曲音乐与表演形式能营造独特氛围,彰显地域与时代特色。电影《小城之春》中戏曲元素的运用赋予影片古典含蓄之美;电影《青蛇》则借戏曲元素,营造出神秘妖娆之境。这些元素显著提升了电影的视听美感与艺术感染力。

  该书研究视角还颇具创新价值。它超越了以往戏曲电影研究中单一的史料考据或美学分析,系统性地提取出戏曲艺术中的核心元素,并深入探究其在电影中的具体呈现、审美功能及其在当代媒介生态中的生存与传播潜力。

  因此,对戏曲元素电影的深入研究,其意义不仅在于学理层面,更在于其对戏曲和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实践指导价值:一方面,电影为戏曲传播提供新平台,其叙事与技术手段也为戏曲表现形式开拓新可能,助其焕发新生;另一方面,戏曲元素极大丰富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与文化内涵,提供了独特的叙事结构、人物塑造手段与氛围营造方式。

  随着文化自觉提升与技术进步,戏曲元素电影有望在未来的电影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电影创作者可以通过创新的叙事手法、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吸引更多观众关注戏曲元素电影,从而推动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戏曲与电影的结合,不是两种艺术形式的简单相加,而是传统与现代的“多声部交响”。

  该著作论述条理清晰、语言平实晓畅,兼具学理深度与可读性。当然,关于“戏曲元素电影”的边界界定、某些具体案例中戏曲元素转译的有效性等议题,仍有待未来研究进一步深化。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24日 11版)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