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记者连线】
光明日报驻仰光记者 陈晓阳
当地时间7月29日零时,柬埔寨和泰国双方停火协议正式生效,双方迈出了实现局势降级的关键一步。据报道,协议达成之后,柬泰边境仍发生了零星摩擦。解决领土争端、实现持久和平,还需要各方继续努力。
7月29日在泰柬边境地区拍摄的泰柬两国军区指挥官会谈现场。新华社发
28日下午,在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的主持下,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和泰国代理总理普坦分别率领高级代表团,出席在马来西亚布特拉加亚举行的柬泰两国边境局势特别会议。经过不到3个小时的会谈后,双方宣布将实施“无条件”停火。
作为今年的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连日来积极推动柬泰谈判,力求以对话缓解紧张局势,充分发挥东盟在维护区域和平稳定中的建设性作用。
安瓦尔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柬泰领导人均表达了立即实现停火与恢复常态的立场与意愿。他强调,柬泰同意“立刻且无条件”停火,“自当地时间28日24时起生效”,“这是实现局势降级、恢复和平与安全的关键第一步”。洪玛奈和普坦在简短发言中,均对中美两国参与调解表示感谢。
中方“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做工作”
根据协议,双方同意于29日7时召开区域指挥官非正式会议,并于8月4日由柬埔寨主办边境联合委员会会议。双方同意恢复两国首相(总理)、外交部长及国防部长之间的直接沟通,并将共同与马来西亚制定详细的停火执行、监督和报告机制,为实现长期和平与问责建立制度基础。安瓦尔表示,马来西亚将联合其他东盟成员国协商派遣观察团队,确保双方认真履行和平承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9日表示,中方支持马来西亚继续发挥东盟轮值主席国作用,以东盟方式继续推动政治解决,支持一切有利于增进互信、缓局和解的努力。“作为柬埔寨和泰国两国的朋友和近邻,中方将同柬泰等各方保持密切沟通,根据柬泰双方意愿,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做工作,为巩固停火共识发挥建设性作用。”
越南副总理兼外长裴青山对停火协议表示欢迎,认为这是缓解紧张局势、恢复和平与安全的极其重要的第一步。他指出,在当前日益复杂的全球环境中,东盟与其伙伴加强合作以促进对话、外交、国际法和多边主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维护和平、安全、稳定的地区环境是可持续发展和东盟共同体持续成功的先决条件。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声明,欢迎柬泰达成停火协议。他表示,这是结束当前敌对行动、缓和紧张局势的重要一步。他敦促双方全面履行协议,并为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实现持久和平创造有利条件。
自7月24日以来,柬埔寨和泰国在边境地区发生冲突,双方互相指责对方违反国际法,并召回本国大使,降级外交关系等级。据双方公布的数据,冲突已造成上百人伤亡,逾10万民众被迫疏散至安全区域。
停火后的零星摩擦
尽管达成停火协议,柬泰边境地区仍出现小规模摩擦事件。普坦29日对媒体表示,28日午夜停火协议生效后,可能有柬方士兵不守纪律,泰方作出了适当回应,现在局势已趋平静。泰陆军发言人文泰·苏瓦里向媒体表示,在协议生效时,泰军发现柬军对泰国境内几个地区发动了武装攻击,这构成了对协议的故意违反,具有破坏互信的明显企图。泰国被迫作出适当回应,行使合法的自卫权利。
柬埔寨方面则表示局势已经缓解。洪玛奈29日早间表示,停火协议生效后,柬泰边境局势有所缓和。柬国防部发言人马莉淑洁达29日上午表示,柬泰边境冲突已经结束,“任何地区都没有发生相互武装冲突”,柬武装部队严格执行自28日午夜起生效的停火协议。
原定于29日7时举行的区域指挥官非正式会议被推迟至10时。泰陆军和柬国防部分别确认,泰柬边境三处地区的两国部队指挥官当天分别举行了会谈,落实停火协议。文泰·苏瓦里表示,在前线指挥官会谈开始前,三处边境地区均已实现停火。
深层问题有待破解
柬泰之所以能够迅速达成停火协议,源于双方都具有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冲突的内在意愿,同时国际社会的积极斡旋也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然而,两国间的领土争端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切实履行协议、妥善管控分歧将是两国进一步恢复边境地区和平稳定的关键所在。
柬泰两国存在多处领土争端,多次发生边境摩擦和冲突,这也是柬泰本轮冲突的根源所在。
柬泰边境的古寺常成为两国冲突焦点,比如柏威夏寺,泰国视其为“祖先遗留之地”,柬埔寨则视其为“国家完整性的一部分”。海牙国际法院1962年裁定该寺归柬埔寨所有,但柬泰两国对边界部分地区领土归属依然存有争议。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柏威夏寺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柬泰围绕这一地区的主权争议再次升温,并多次发生武装冲突。
地区问题学者认为,虽然东盟的作用在冲突初期并不明显,但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的积极斡旋最终促成了停火,这表明东盟具备相当的区域影响力。斡旋的成功,体现了东盟主体在地区安全事务中可以发挥作用,特别是在成员国之间的争端调解方面。
停火协议的达成为缓解紧张局势提供了宝贵契机,但要实现真正的持久和平,柬泰两国仍需在东盟和国际社会的持续支持下,通过坚持不懈的对话磋商来化解深层次分歧,建立更加完善稳定的边境管理机制,从根本上防范类似冲突的再次发生。
(光明日报仰光7月29日电)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30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