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59场将走进宁夏银川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59场将走进宁夏银川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7-31 04: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

  光明日报讯(光明网记者王营)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59场活动,将于8月1日在宁夏银川举行。本场活动将邀请中国建设科技集团首席专家、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资深总规划师、建筑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同滨作题为《西夏陵:见证中华文明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的演讲。

  陈同滨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大型考古遗址的价值研究与保护规划等领域深耕多年。从“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到“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从良渚古城遗址到刚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西夏陵……陈同滨的名字始终与中国申遗项目工作紧密相连,在她的主持之下,6项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申报。除此之外,她还主持完成了故宫、长城、莫高窟等国家重大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过去、现在、未来,我其实做的都同一件事情——为国家服务,乐此不疲地探索并尝试着讲出中国的故事。”她说。

  世界遗产申报程序有一套标准流程,申遗文本的编制也有统一格式规定,各国都需要遵守。正因如此,在严格遵守这些规则的基础上,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显得尤为重要。陈同滨认为,“用遗产的眼光看,从文明的角度论”是申遗成功的关键策略。她强调:“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的讲述上,既要具备中国文明与文化的基本知识与概念,又需要有世界遗产方面的专业知识与素养。唯有把自己放到世界语境中,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才能更好地解读我们的文明与文化。”

  每一次的申遗过程都殊为不易,凝聚着经年累月的艰辛探索。陈同滨带领着团队研究和编制申遗文本,凭借着翔实、优质的内容和独一无二的深刻洞见,一次次说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中国的一座座文化遗产成功载入《世界遗产名录》。“搞懂国际的这套申报规则和技术路线,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自己的文化。”在她看来,申遗固然重要,这是让国际社会了解并认可中华文明与文化的契机,“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尽可能地研究、保护、管理和阐释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让文化遗产更好地为支撑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服务。这也能更加清晰地标定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文化发展史中的特性和贡献”。

  “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到了60项,这说明,这些年我们在这方面的追赶速度很快。”但同时,陈同滨也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对于我们这么辽阔的国土和这么悠远的历史来说,这个数字还远远不够。”

  本次宣讲,陈同滨将围绕“西夏陵”的考古发掘成果,详细讲述“西夏陵”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具有的重要意义。本场活动属于“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文化传承发展系列宣讲,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光明网承办,宁夏图书馆、银川市委宣传部协办。欢迎广大读者、网友参与互动,请访问专题页http://topics.gmw.cn/bcjt/。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59场将走进宁夏银川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31日 03版)

[ 责编:姜姝琪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