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开创华中抗战新局面的一场决战——电影《黄桥决战》的原型战斗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开创华中抗战新局面的一场决战——电影《黄桥决战》的原型战斗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8-03 04: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影视中的军史】

  作者:付耶非 单位: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

  198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影片《黄桥决战》,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逼真的战争场面,生动再现了陈毅、粟裕指挥苏北新四军战士以寡敌众、以弱胜强,在江苏泰州黄桥地区粉碎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大举进犯的历史事件。

  那是1940年6月,为执行独立自主开辟苏北、发展华中敌后抗战的战略任务,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率所属主力北渡长江。7月下旬,组建了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分别担任正、副指挥,创建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8月,为策应新四军在苏北的发展,八路军第5纵队在司令员黄克诚率领下进入淮阴、海州地区,形成南北配合的有利态势。

  苏北地区盛产粮、棉、盐等战略物资,具有极其特殊的战略地位,斗争形势错综复杂。国民党军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把新四军苏北部队看作心腹之患,打算先集中兵力进攻黄桥,消灭立足未稳的苏北新四军,然后消灭南下的八路军第5纵队。针对韩德勤的反共阴谋,中共中央公开提出“韩不攻陈,黄不攻韩;韩若攻陈,黄必攻韩”的严正警告。9月初,为顾全大局,新四军主动让出姜堰。然而,自认为兵多粮足、装备精良的韩德勤把新四军退出姜堰视为胆怯,集结26个团3万多人大举进犯黄桥。新四军苏北部队总兵力仅为7000多人,其中战斗人员不过5000人。苏北指挥部决定集中兵力,采取“诱其深入,各个击破”的战法,在运动中打击韩部。

  10月4日,韩部第33师由分界直扑黄桥东北前沿阵地,实施猛烈攻击。新四军第3纵队顽强反击,将其逐出。韩部第89军独立第6旅经高桥南进,企图袭击黄桥侧背。新四军第1纵队适时勇猛出击,将独立第6旅分割包围于高桥一带,全歼该旅。午夜,新四军第2纵队经八字桥插到分界,切断了第89军退路,至5日晚将其主力分割围歼于黄桥东北地区。与此同时,八路军第5纵队由涟水东进,相继攻占阜宁、东沟、益林,直下盐城。韩德勤见大势已去,率残部1000多人向兴化狼狈逃窜,各保安部队更是树倒猴狲散,争相逃命。

  此战,新四军以少胜多、以弱克强。新四军苏北部队共歼灭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1.1万余人。黄桥战役的胜利,为建设苏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黄桥决战中,新四军综合运用了多种战术,从而达到了预定的作战效果。一是巧用统战分化敌人,陈毅、粟裕等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对李明扬、陈泰运等地方实力派进行争取,使其保持中立,减少了新四军的作战压力。二是集中兵力与各个击破。叶飞的1纵和王必成的2纵,首先选择对战斗力较强但孤立冒进的独立第6旅进行重点打击将其全歼,一举打乱了国民党军的进攻部署,使其士气受挫,同时也为后续歼灭其他敌军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精准计算与把握战机。在高桥战斗中,粟裕判断独立6旅的部队为一路长蛇阵。当其先头部队抵达黄桥以北两公里半时,完全进入我军伏击地段,于是下令部队全军出击、分割包围,最终成功将其全部消灭。

  黄桥决战是战争史上灵活运用“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原则的典范,其核心思想——通过信息优势塑造有利态势、通过快速决策和机动制造局部优势、通过政治军事协同瓦解对手、通过全民动员夯实战争基础、通过卓越指挥实现以智胜力等,将在当今的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条件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03日 07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