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改进文风大家谈】
作者:萧跃华(北京日报社副社长)
鲁迅《答北斗杂志社问——创作要怎样才会好?》一文,列举了八条写文章的经验,第二条便是:“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向全党郑重推荐了这篇400字的短文,“劝同志们多看几遍”,并作了解读:“我们怎么样?不是明明脑子里没有什么东西硬要大写特写吗?不调查,不研究,提起笔来‘硬写’,这就是不负责任的态度。”他将反对“硬写”上升到“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高度。
互联网时代,“硬写”遇到了新情况新挑战。日更焦虑、热搜“10万+”、客户端公众号无限推送,还有职场上留“迹”不留“心”的心得体会、重“痕”不重“绩”的总结报告,无不驱赶着写手“硬要大写特写”。这些都助长了内容同质化、信息泡沫化、写作空心化,造成了人财物的极大浪费。尤其随着AI写作的广泛应用,“硬写”不再劳神费力,只需动动嘴巴、敲敲指头,一篇“不食五谷杂粮”的AI文章即刻自动生成。
“作文勉强为,荆棘塞喉齿。”如何摒弃不良文风?就个体写作而言,少上酒桌、多上书桌,少刷视频、多刷经典,少用AI、多用大脑,动笔前与“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名言对对表,慎重为文,宁缺毋滥,宁短毋长,宁不写不硬写;于制度层面而言,削文山,填会海,少留痕迹,多留实绩,像纠治违规吃喝顽疾那样对文风问题零容忍,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深入调查研究、认真读书学习、笔头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优良文风。这个氛围的形成说难不难,但任重道远!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03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