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安徽阜阳:“低彩礼、零彩礼、不收礼”蔚然成风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安徽阜阳:“低彩礼、零彩礼、不收礼”蔚然成风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8-06 03: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常河 丁一鸣

  “我们借助红白理事会的力量,成功劝说一对新人‘零彩礼’结婚。如今,这对新人日子过得可红火哩。”近日,一见面,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九龙镇五坑村党总支书记、西湖景区街道白行社区党总支书记闫永志对记者说。

  曾经,在皖北农村地区,彩礼金额在互相攀比中不断攀升,让不少家庭不堪重负。“在阜阳,一个农村青年结婚需要不吃不喝攒几十年的收入。‘一人结婚,全家负债’的情形屡见不鲜。”阜阳师范大学副教授王萍告诉记者。

  近年来,阜阳市以集体婚礼为切入点,通过政策引导、文化熏陶等举措,推动婚俗改革向深层次发展,基本实现“低彩礼、零彩礼、不收礼”,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重塑新时代的婚恋价值观。

  不久前,一场“零彩礼”集体婚礼在阜阳市及颍上、太和、阜南、临泉、界首五县市同步举行,58对新人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喜结良缘。

  婚礼上,新人代表发出“零彩礼”倡议,台下掌声与祝福声此起彼伏。新娘田莹莹的母亲许颖说:“孩子参加‘零彩礼’集体婚礼,我们省了太多事,省得最多的是人情债。”

  在阜阳,新人只需登记报名,即可享受“明星主持+领导证婚+模范颁证”的一条龙服务。这种模式巧妙地将社会荣誉转化为新型婚俗的吸引力。

  如何将阶段性成果转化为长效机制是婚俗改革的一大难点。为此,阜阳构建了“激励+约束”双重体系。

  正向激励方面,新人可享七大礼包:子女优先入学、景区免票、免费体检……这些看得见的实惠,让文明行为从“选择题”变成“加分项”。政策设计消除了“零彩礼没面子”的顾虑,礼遇对象覆盖夫妻双方及岳父母,申领需经“承诺—公示—核验”三重机制,既堵住漏洞又强化示范效应。

  同时,遍布镇村的红白理事会成为抵制高额彩礼的“先锋队”。在红白理事会调解下,彩礼均价从15万元降至6万元,降幅达60%,“零彩礼”家庭从个例变成潮流。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阜阳市将移风易俗列为重点民生工程,明确把遏制高额彩礼作为突破口,构建起“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治理体系。

  截至目前,阜阳全市1971个行政村已完成村规民约修订,将“婚事新办简办”“零彩礼、低彩礼”等纳入其中,并通过红白理事会监督执行,形成了“群众按约办事、乡贤按约理事”的自治模式。

  在颍上县古城镇江李村,由村嫂组成的“红娘服务队”专门为当地大龄青年牵线搭桥,并倡导婚事简办、零(低)彩礼,弘扬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其中,村嫂李侠一人就成功促成了十多段姻缘。每次为青年男女牵线时,她都会率先提出建议:要婚事简办,少要彩礼,别给双方家长增添太大压力。

  如今,婚俗改革写入村规民约在阜阳实现了全覆盖。“在广泛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我们为彩礼额度‘限高’,一般不超过6万元,随礼不超过200元,非亲属‘零随礼’、不回礼。”阜阳市文明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基层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对发现的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情况进行劝导并及时制止。”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06日 10版)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