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北京8月9日电(记者李韵)8月9日,《随州周家寨汉墓简牍》新书发布暨学术座谈会在北京科学出版社举行。
作为该书的主编和副主编,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罗运兵和凡国栋,分别介绍了随州周家寨汉墓考古发掘和简牍整理的情况。作为汉墓,周家寨墓地最重要的发现是出土了500余枚西汉前期的简牍。
在编号为M8的墓葬中,考古人员发现一枚纪年木牍《告地书》。《告地书》是汉代墓葬中的一种特殊文书,写明死者的身份,请求阴间官吏接纳,如同给阴间的“介绍信”或“户籍迁移证明”。周家寨M8出土的《告地书》木牍明确记载墓主为“桃侯国都乡高里公乘路平”。也就是说,墓主人名叫路平,是桃侯国都乡下辖的高里人,其爵为公乘,为乡绅或小吏。得益于饱水环境,该墓完好地封存了许多鲜活的历史细节。与几百枚简牍一起出土的笔、砚、签筒、六博盘等文具,以及签牌所记奴婢名籍,共同勾勒出了一个“乡绅”(或小吏)形象。
M8有明确纪年,墓主身份明确,且保存完好,遗物丰富,是屈指可数的汉武帝前期纪年墓葬,这对于构建江汉地区乃至全国汉代考古年代序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告地书》的内容确认了汉代随州境内存在桃侯国,弥补了史料的不足,有助于认识该地区在西汉时期的行政区划,对研究西汉侯国地理制度及其历史演变大有裨益。
M8还出土了一批西汉前期《日书》。《日书》是一种用于选择时日、判断吉凶的文献,广泛流行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它对每日的吉凶宜忌进行规定,涉及出行、嫁娶、建房、丧葬、农事、疾病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看成是皇历的前身。
2000年,位于湖北随州西北郊的孔家坡墓地曾出土过一批西汉前期的《日书》,2014年在与之毗邻的周家寨墓地再次出土一批西汉前期《日书》。这两批《日书》出土位置相邻、年代相近、内容接近,二者可以相互校勘,堪称“随州日书双璧”。
周家寨墓地出土的《日书》,经缀合、编连后总数为502枚。可分为78篇,其中57篇为原有篇题,涉及古人的衣食、居处、出行、婚嫁、农事、仕宦、生死、鬼神等社会生活与信仰方面的宜忌与选择,是研究西汉社会思想、民间信仰及知识传承的珍贵资料。值得一提的是,M8出土的竹简中,还有带有朴素唯物思想的批判《日书》的文字内容,这对于我国古代思想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从2014年开始发掘,到今天《随州周家寨汉墓简牍》的出版,可谓十年磨一剑。在今天的学术座谈会上,与会专家认为,对周家寨汉墓简牍的科学发掘和精细化整理,为脆弱简牍的保护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践范本;而《日书》等新资料的问世,进一步从风俗史、社会史等角度展现了西汉社会的若干细节,有望推动学界重新评估数术在汉代社会中的影响力。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0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