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英法德联合能否有效助推欧洲防务自主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英法德联合能否有效助推欧洲防务自主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8-10 03: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国际观察】

  作者:段挺(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教授)

  跨大西洋关系骤冷,欧洲正在经历关键的“时代转折”。身处前所未有变局中的英法德等国境况相似,今年来频频展开互动协调,加速深化安全与防务关系。3月,英法牵头召开“意愿联盟”峰会,酝酿组建派往乌克兰的“保障部队”;5月,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德国总理默茨在巴黎会晤,宣布成立“法德防务与安全委员会”;随后,英国与欧盟签订《安全与防务伙伴关系协议》,重启“后脱欧”时代的英欧安全合作;7月,英法、英德相继签署《诺斯伍德宣言》和《肯辛顿条约》,均强调对彼此的共同防卫承诺。上述一系列动向表明,欧洲国家的安全焦虑进一步加重,正谋求以双边和小多边合作搭建集体安全网络。在很大程度上,与其说这是欧洲在积极构建防务自主,不如说是其被迫抱团取暖。

  结构性安全困境倒逼

  欧洲遭受特朗普外交政策调整的冲击,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几乎沦为看客,正处于极度脆弱的艰难处境中。安全与防务能力的严重欠缺,已经成为欧洲的致命软肋,导致欧洲国家集体陷入深层困境。

  一是欧洲难以分担北约集体防务责任,对俄战略威慑不足,俄欧军事冲突风险攀升。美国在欧洲的战略收缩已不可逆转并持续加速,欧洲不得不面对独自应对俄罗斯威胁的现实。然而,欧洲国家军队在北约内部一直都只是美军的补充,无论是常规军事能力还是核能力,都难以单独与俄抗衡。俄罗斯虽然因俄乌冲突受到削弱,但仍在乌克兰战场取得进展,使欧洲越发感到压力。特别是俄罗斯宣布将不再维持《中导条约》单方面自我限制,英法德等国对其本土可能遭到打击的担忧与日俱增。

  二是欧洲难以充当美国的高价值军事盟友,美欧安全合作纽带弱化,欧洲对美依附难以为继。特朗普政府对欧洲安全承诺的摇摆,实际上反映出美欧威胁认知的差异和安全关系基础的松动。对美国而言,军事实力不足的欧洲,将难以配合支撑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大国博弈需要,战略价值势必下降。对欧洲来说,安全与防务能力不足将导致其失去对美国的影响力,进而失去美国的支持,损害自身战略利益。在乌克兰和平进程中被美国送上观众席,让欧洲深切体会到这一点。

  三是欧洲难以充当具有真正影响力的“军事战略力量”,缺乏防务自主能力,从而丧失战略自主性。欧洲在大国博弈中无法成为美国的平等伙伴,经常只能作为弱势一方,被迫接受美国安排的不对等利益交换。一方面,为了维持联盟关系,欧洲不仅向美国支付高额关税,还承诺满足美国提出的军费开支达到GDP的5%的要求。另一方面,为了拉住美国、争取其在俄欧对立中支持欧洲,欧盟及部分欧洲国家迎合美国对华遏制战略,加剧对华竞争态势,阻碍了中欧关系的稳定发展。

  基于多重战略意图携手

  面对空前的战略困境,作为欧洲大国的英法德三强抱团取暖,意在通过制度化联合,强化欧洲内部的安全与防务合作,主动维护自身和欧洲的战略利益。

  一方面,英法德三国加强彼此联合,在战略意图上有着高度契合。首先,三国寻求增强集体防御与军事威慑能力,共同应对俄罗斯威胁。虽然美国在北约海牙峰会联合宣言中重申对北约集体防御条款的承诺,但英法德三国已不敢再把自身安全完全寄托于美国。最大限度提升集体防御能力和保持对俄有效威慑,成为三国坚定共识。其次,三国谋求联合建立拥有可靠军事实力的“小北约”,提升战略层面对美共同议价和交易能力。尽管英法德三国的单独军事体系能力都比较有限,但若能形成互补,在情报、核力量、常规力量等方面形成体系化联合,将成为美国不能忽视甚至需要借重的力量。最后,三国加紧建立制度化安全合作关系,预防极右翼政党阻碍欧洲防务合作。英法德国内都不同程度面临着极右翼政党崛起的挑战,因此三国政府都希望通过签署一系列协议文件和成立联合机构等方式,把安全与防务合作巩固下来。只要三国防务合作在,欧洲军事合作的内核就在。

  另一方面,英法德三国携手合作,也各自有着现实和长远的战略考量。首先,英国竭力通过“拓展与平衡”布局,维持和提升其大国地位及影响力。斯塔默政府利用英国民众“回归欧洲”意愿增强之机,一改往届政府对欧盟的强硬立场,积极推动与法德等欧盟核心成员的防务合作,既有利于逆转英国“脱欧”后对欧洲重要性和影响力下降之势,还能减少对美国的过度战略倚重,进而重拾其跨大西洋“桥梁”的地位作用。其次,德国寻求借重英法两强,提升其在欧洲的领导地位。三国防务合作无疑将为德国雄厚的防务工业带来强劲需求,提振其近年来低迷的经济。对德国而言,三强联合的价值还远不止于此。在美国加速撤出欧洲的态势下,只有通过与英法联合,德国才能进一步摆脱历史枷锁、重整军备,在欧洲真正确立起军事大国地位。最后,法国希望实现战略自主愿景,巩固自身大国形象。相比英德两国,法国同时具有欧盟核心国家、拥核大国、安理会五常之一的多重属性,身份优越感更强。然而,法国长期以来推行欧洲战略自主理念,却很难取得实效。马克龙总统任期即将进入尾声,推动建立英法德安全与防务合作,不仅能够展现其领导力和外交可见度、留下政治遗产,也有利于欧洲军工合作发展,为法国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安全与防务自主仍将受制

  英法德联合的引领作用已经显现,德国与挪威将签订双边防务协定。随着欧洲安全架构和国际秩序的重构,日益缺乏安全感的欧洲国家还将继续建立双边及小多边安全与防务合作关系。这些“盟中之盟”形式灵活,合作务实,将成为北约及欧盟的重要补充,但也具有明显的危机驱动特征,短期内很难突破北约这个核心框架,欧洲防务自主仍难从战术自主上升到战略自主。

  欧洲独立防务建设缺乏坚实基础,制度性矛盾制约严重。欧洲安全与防务主要依托“美主欧从”的北约框架,美军是北约核心,拥有完整的能力链条,并自成体系,几乎覆盖全部军事能力领域;而欧洲则围绕美军体系发展军事能力,不仅规模不够,而且能力高度碎片化。欧洲必须系统性构建独立于美军的指挥控制、侦察预警、防空反导、网络和电子战等关键能力,并实现欧洲国家军队的一体化互操作。其时间成本和技术难度之大,不是单靠签协议和砸钱就能解决的。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数据显示,北约的欧洲成员国过去十年累计防务开支超3.15万亿美元,但几乎没有形成有效的军事能力。由于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共同防务建设与国家主权让渡的矛盾,不管是在欧盟还是在任何小多边框架内,欧洲都难以摆脱防务建设资源分散和重复低效建设的痼疾。

  美国不会坐视欧洲实现防务自主,多重手段将锁死欧洲防务自主命门。一方面,特朗普政府逼迫欧洲增加军费仍是为了“美国优先”,不仅要减轻美国负担,更要通过已经深度互嵌的美欧防务产业与军贸合作,用欧洲资金促进美国制造业回流,同时抽干欧洲防务建设资源。另一方面,美国并不认为欧洲能通过防务自主建设摆脱对美依赖,因为美国仍牢牢掌握着控制欧洲的两大关键手段——军事技术和核威慑能力。欧洲军工产业链仍缺乏自主研发制造高端军事装备的能力,仅过去五年,北约的欧洲成员国进口武器中就有64%来自美国。美国多年来一直为欧洲提供“核保护伞”,英法两国核力量受制于数量规模和共享机制的欠缺,很难取代美国为整个欧洲提供保护。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0日 07版)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