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雷爱侠 吴春燕
盛夏,雨后天晴,广东东莞高埗镇低涌村河水潺潺,时光在此静静流淌。记者来到悦南熊公祠和苏氏宗祠,这里曾是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三龙大队指挥部旧址和驻军营地旧址。
悦南熊公祠建于1781年,1931年重修。作为驻军营地旧址的苏氏宗祠则建于1713年,1983年重修,与悦南熊公祠的构造无异。两处遗址经过时间的洗礼,至今仍保存着浓厚的历史韵味。
89岁老党员熊任宁是土生土长的低涌村人,站在悦南熊公祠前,回忆起自己儿时参加低涌村抗日游击根据地儿童团的经历:“我们小团员负责宣传活动,号召大家拿起武器、保卫自己。”
1944年9月19日,为开辟东莞水乡抗日根据地,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三龙大队200多人在大队长谢阳光、政治委员何清的率领下挺进高埗镇低涌村,将指挥部设在低涌悦南熊公祠里。三龙大队进抵水乡低涌的第二天,驻高埗、道滘的地方反动武装刘发如部,集中500多人进攻低涌。三龙大队在低涌群众配合下,打垮刘发如部三次冲锋后,奋起反击,迫敌撤退。
部队驻扎低涌期间,粉碎日军的“扫荡”、俘虏伪军“抗红义勇军”团长李女、击退伪军李潮部的反扑、攻克盘踞在高埗的刘棠伪军、解放了高埗村。三龙大队在低涌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成立农会、妇女会、民兵大队和儿童团。
低涌人民在抗日战争年代,为革命事业作出很大贡献,不少百姓自发组织起来,积极支援游击队,成为“联络人”和“后勤团”,帮助游击队传递重要情报,为游击队运输战斗物资、做好后勤保障。
2004年1月,悦南熊公祠——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三龙大队指挥部旧址被确定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2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