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光明论坛】理顺价格,完善规制 共绘统一大市场新图景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光明论坛】理顺价格,完善规制 共绘统一大市场新图景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8-14 03: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论坛】

  作者:魏琪嘉(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这对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复杂性决定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既要注重“大写意”,更要做好“工笔画”。市场就是资源,市场建设自然就涉及资源分配,这一过程是多主体、多部门、多政策共同作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相互联系的复杂循环系统。处理好循环过程中的各类关系,关键是要抓重点、抓主要矛盾。

  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前期实践和发展趋势看,当前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通过理顺价格形成机制,让价格“信号灯”的作用充分显现,发挥好价格对资源配置、市场行为的引导作用,坚决避免价格信号“失真”“失灵”。可以说,抓住了价格形成机制这个重点,就能促进供需在市场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各类要素就能在价格“信号灯”的指引下实现有序高效自由流动,这也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具体的实践看,当前市场中一些领域出现的“内卷式”竞争,主要就是价格信号失灵进而导致“市场失灵”的结果。及时清理具体领域中阻碍价格发挥作用的因素,让价格机制在这些领域中加快修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就有了更坚实的微观基础。

  我国是一个超大规模经济体,推进市场体系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坚持目标导向,锚定发展难题,发挥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作用,让市场变得更加畅通、高效。其中,畅通是高效的前提,没有市场的有机联通,就不可能有要素的高效配置。如何构建长效机制,最大程度促进市场联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大力探索的问题。比如,不同地区在招引投资的过程中,如何平衡好迁出地与迁入地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税收的“一地落户”与“两地分成”的关系,防止出现运用过度承诺、相互攀比的方式争抢存量资源等,都是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必须破解的难题。相信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带动相关产业政策边际效果明显提高,市场活力整体提升。

  聚焦重点破解难题,有赖于政府、市场、企业等主体同向发力,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在监管、服务“双提升”上下功夫,发挥好多政策的协同功效,不断提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实效。

  建章立制是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最先一公里”。这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标准、规范等事关市场体系建设的关键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和市场建设实效及时优化调整。好的标准、科学的规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标准缺失、规范缺位将直接影响政策执行效力。具体实践中,要按照产业链运行的逻辑顺序制定标准规范,通过“精准滴灌”找到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结合点。一是加快完善产品质量的认证、分类、标识,让“优质产品自然有广阔市场”。二是完善产业链上下游支付行为规范,对应收、应付账款的期限、支付方式进行明确规范。在此基础上,加快探索招商引资投资收益和税收分成管理制度,前期或可在“飞地”范围内进行试验和测试,及时总结效果并适时进行制度化推广,有效规范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行为,实现多方共赢。

  没有监管的市场,不能称之为完备的市场。做好监管,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需在两方面予以关注。一是加强对整个市场运行的基础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管,关键是看准入、准营方面是否符合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要求,是否符合要素自由有序流动的规范,欠缺的地方抓紧补上制度缺口,没有落实到位的地方抓紧督促政策落地。二是着力抓好产品质量的监管。抓住产品质量监管的主线,对整个市场体系建设将带来“以点带面”的成效。要重点做好供应链质量品质控制,推动产品供应链全流程质量提升。同时提升服务质量和温度,聚焦经营主体关切,整合好信息资源,让经营主体第一时间知晓各类政策执行流程,做好与市场建设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等,以服务品质的提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为各类资金投资兴业的沃土。此外,还要注重对个体的服务,通过细化社保、教育、医疗等各种举措为人力资源跨区域流动提供更立体、更及时的便利,推动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4日 03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