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公铁特大桥上的“毫米级”守护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公铁特大桥上的“毫米级”守护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8-15 04: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马荣瑞 光明日报通讯员 房振川

  铜陵江畔的夜晚,像密不透风的蒸笼。8月6日晚间,安徽铜陵长江大桥主塔下,七抹橙色身影划破朦胧夜色——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芜湖工务段铜陵北高铁综合维修工区的职工们,又一次踏上了合福高铁的夜巡路。

  “今年暑期,每天有82趟高铁从桥上飞驰而过,每周一次重点设备检查,一丝都不能松懈。”党员工长弋黎军的声音里透着坚定。矗立在他面前的是一座公铁两用特大桥,1290米的钢桁梁主桥如一道飞虹横卧长江之上,212米的主塔直刺夜空,铺设在上面的每一寸钢轨,都维系着万千旅客的平安。

  10年前,合福高铁如银色巨龙穿山越岭,将长三角与海西经济区紧密串联。十载寒暑,合福高铁安徽段已累计发送旅客5.46亿人次,这数据背后,隐含着夜间巡检工人数不清的脚步,和无数双紧盯钢轨的眼睛。

  “王璨准备起道机,沈鹏给捣固机预热……防暑药记得随身带好,身体不舒服立马说!”指令刚落,橙色身影已各就各位。内燃捣固机的低鸣声骤然撕开暑夜的帷幕,灼热的尾气混着江潮的湿热扑面而来。00后河南小伙杨家奥弓着腰,双手紧握起道机压把,一下,又一下……汗水顺着他的额角淌进领口,浸透了工装,紧紧贴在脊背上。

  “还差1毫米,再来两把!”不远处,传来弋黎军高亢的嗓音。杨家奥屏住呼吸,手臂肌肉绷紧,压把随即再次起落。“停”——随着弋黎军的果断提示,在恰到好处的力度里,钢轨抬升至那个精准的临界点!

  作业结束,弋黎军拍了拍杨家奥的肩膀,他眼角的笑纹里像盛着光,仿佛看到了10年前的自己:“那会儿我还是个毛头小伙儿,跟着队伍在未通车的合福线上搞‘精调’,轨距、高低、水平……调整轨道每一项几何尺寸都像给青铜器抛光!”

  不久前,班组职工申宇航回老家石家庄探亲,他乘坐的高铁恰巧经过由自己精调作业的公铁大桥。“当时过大桥你感觉咋样?”工友们开始打趣。“那叫一个丝滑!‘嗖’一眨眼就过了长江!”言语间,申宇航满是自豪。

  夜巡结束时,天光已微亮。返程路上,大伙儿累得靠在车座上迷迷糊糊睡着了。可弋黎军还盯着气温表调整计划:“秋老虎肆虐,正是线路防胀的关键期!”

  “巡检不是‘散步’,面对每一寸轨道板、每一节钢轨,都得瞪大眼睛。”弋黎军说。在这里,徒步10公里是家常便饭,汗水浸湿的工装能拧出水,精壮的小伙子们互相打趣:“流汗当排毒,还省了健身钱!”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5日 02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