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创造雪域高原跨越发展的奇迹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创造雪域高原跨越发展的奇迹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8-15 04: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专家点评】

  作者:蒋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藏学与西藏发展研究室主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取得巨大成就的实践证明,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国情,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6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推动各项事业取得了全方位的进步和历史性的飞跃。

创造雪域高原跨越发展的奇迹

西藏拉萨河风光。新华社发

  经济提升,实现从封闭落后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60年的发展历程中,西藏全区生产总值达到第一个千亿元用了50年,而到第二个千亿元仅用了6年。2024年,全区生产总值达2765亿元,是1965年的155倍(按不变价格计算)。202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5444元,是1965年的121倍,年均增长8.5%;农牧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578元,是1965年的199倍,年均增长9.4%。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清洁能源、文化旅游、高原轻工业等现代产业蓬勃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立,西藏自我造血、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此外,初步建立起了涵盖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综合交通网络,主电网覆盖所有县(区、市),光纤和4G网络通达所有行政村,制约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得到极大改善,为西藏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以人为本,着力改善与提升民生福祉。教育方面实现了从无到优的极速变化:1951年前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2%,青壮年文盲率为95%;截至2024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1.3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7.8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1.56%,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牧民健康体检实现了全覆盖,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2.5岁。社会保障方面,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构筑起了民生安全的坚实网络:截至2024年底,西藏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763.22万人次;特殊群体保障加强,康复覆盖率和辅助器具适配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也在进一步完善。

  环境友好,生态安全屏障日益牢固。西藏严格执行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出台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生态屏障体系从零散治理走向系统构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全自治区国土面积的50%以上,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面积达37.95%。森林覆盖率由20世纪50年代尚不足1%提高到12.31%。西藏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7%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质100%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2023年建成西藏首家种质资源库,保存种质资源2047种8458份,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重要贡献。2024年,全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总数达404个;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达99%以上,成为全国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最高的地区。西藏的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实现了从生态脆弱到屏障稳固的历史性转变,不仅守护了本地生态安全,更为维护生态屏障作出了雪域高原的独特贡献,为全球高原生态保护提供了示范。

  社会和谐,各民族团结奋斗、当家作主。西藏的社会和谐稳定体现在公民权利保障、民族平等参与、宗教信仰自由和文化传承发展等多个维度。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展,全区四级人大代表共有42153名,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89.2%。住藏全国政协委员中,少数民族委员占86.2%,各族群众平等参与社会治理,公民的政治权利保障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文化权益保护成效显著,农家书屋和寺庙书屋实现行政村和寺庙全覆盖,文化服务惠及各族群众。弱势群体权益得到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实现了由贫穷落后到文明进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雪域高原上跨越发展的奇迹。展望未来,西藏的发展不仅关乎区域繁荣,更是国家战略安全、民族团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上,期待西藏各项事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续写雪域高原新篇章。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5日 07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