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作者:胡登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助理研究员)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两山”理念生动阐释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深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引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两山”理念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远影响了世界,为全球生态治理和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两山”理念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话语
“两山”理念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我国生态文明领域的原创性、标识性概念,生动鲜活、通俗易懂,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又蕴含着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等生态智慧,是极具中国特色、顺应时代潮流的重大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多次在国际场合阐述“两山”理念,并提出“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等系列重要倡议,为全球生态治理凝聚了强大共识。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等许多国际机构高度赞誉“两山”理念,并多次将国际环保领域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授予中国相关团队、项目和个人,以表彰他们在环境保护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201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地球卫士奖”授予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经过三代林场人的植树造林,塞罕坝原本贫瘠的荒漠沙地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色长城”,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82.5%,每年涵养水源、净化水质2.84亿立方米,固碳86.03万吨,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55.9亿元。201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地球卫士奖”授予浙江省“千万工程”。2003年以来,在“千万工程”引领下,浙江全省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跨越4万元大关,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2024年的1.82……
“两山”理念也被写入多个联合国系统机构官方文件和报告,成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共同语言,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国际组织和有识之士的认可。与“两山”理念息息相关的“生态文明”“地球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生态产品”等一系列富含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概念所建构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话语体系,打破了西方社会长期主导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必然对立”生态话语垄断,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话语”之一,赢得了国际社会普遍认同。
“两山”理念的中国实践被国际社会广泛借鉴
正确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人类永续发展所面临的“必答题”,但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两山”理念的中国实践向世界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可以协同共进,绿色发展能够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与2012年相比,2024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碳排放强度分别累计降低超过29%、38%,地表水体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从64.1%上升到90.4%,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提前实现到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2024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53.2%,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19.8%,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全国煤电装机容量,全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新增装机总量的85%以上,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都稳居世界第一。
“两山”理念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理论框架与实践借鉴,并且在不同国家、不同生态场景中得到成功应用,形成了许多“本土化适配”的实践案例。
为抵御撒哈拉沙漠南侵威胁,非洲11个撒哈拉以南国家借鉴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技术和经验,开展以“非洲绿色长城”计划为核心的荒漠化治理,取得积极成效;埃及成功复制中国节水梯田种植模式,推动西奈半岛山区涵养水源、发展农业;埃塞俄比亚借助中国科研人员推广“清灌育草、封育轮牧、牧养结合”的生态修复与发展模式,有力推动当地生态与经济双赢;中泰两国联合承建的诗琳通大坝综合浮体光伏项目,实现浮体光伏与水电设备交替或同时发电……近年来,中国与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围绕气候变化、绿色转型、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等领域也开展了诸多富有成效的合作,通过开展高层对话以及能源转型、绿色氢能等项目,共同推进发达国家的低碳可持续发展。
为全球绿色发展和建设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方案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联合国多次发出警告,全球正在加速变暖,需更加努力才能实现长期控温目标。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进展缓慢。
与此同时,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始终以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和建设美丽世界为己任,广泛开展绿色低碳国际合作,共享绿色技术、经验和资源,鼓励绿色低碳产品进出口,为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注入了重要信心和力量。
中国已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中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首批缔约国和最早签署和批准《巴黎协定》的国家之一,并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将促进绿色发展列入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与超过40个国家的170多个合作伙伴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积极分享绿色发展理念和技术,2024年中国为世界提供70%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设备,光伏和风电产品已经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帮助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超过8亿吨;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3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
当前,全球气候加速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人类已然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世界各国除了团结协作已别无他法。愿国际社会以“两山”理念为一致共识,共同织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图景,携手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让子孙后代共享时代发展红利。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5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