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8-15 04: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学思践悟】

  作者:萧鸣政(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重要基础和持久动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关键在于明确什么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围绕什么标准以及按照什么路径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等。

  所谓教育体系,指满足某一区域范围内所有人的教育需要,围绕不同类别人群、个体成长与发展过程所建立的教育机构、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制度、教育机制、教育活动等相互关联的有序系统。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也反映了全社会对更高质量教育的期盼。高质量教育体系既有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又具有教育体系的本身特色,主要包括教育主体的高质量、教育结构的高质量、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的高质量、教育过程的高质量、教育成果的高质量、教育评价的高质量等。

  高质量教育体系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全覆盖的教育供给。教育供给应具有满足不同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人群教育需要的全覆盖性,目标是形成人人可受教育、处处皆有教育、时时能受教育的教育型社会。第二,高水平、协同化的教育主体。构建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用人单位与受教育者等主体积极主动作为,实现培养、成长、使用与发展的纵向过程衔接与横向主体协同。第三,丰富充足的教育内容。教育课程、教材、教育方法等与不同受教育者具有高度适应性;教育过程中通过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实现产业、科技、人才的高度融合。第四,公平的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既保障教育条件与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又支持因材施教、潜力释放与个性化发展。第五,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机制。遵循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如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统筹推进机制等。第六,人民满意的教育成果。例如,家庭对教育机会的均等程度满意,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能力满意,受教育者对其潜力释放、素质全面发展、兴趣爱好与个性得到充分展现感到满足等。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建设教育强国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在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构建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育人体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确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要紧扣建设教育强国目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借助新兴技术手段,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我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着力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类设计教育评价体系,有效发挥指挥棒作用。

  完善学校管理体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共同责任之下不同主体的基本责任与诉求是存在差异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解决学校后顾之忧,维护老师和学校应有的尊严,保护学生生命安全。要充分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让学校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在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主体作用,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形成多方协同的育人共同体,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着眼发展需求,适应人口结构变化,优化教育体系。着眼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既纵向统筹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又横向统筹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等,建立以服务个体发展与培养时代新人为导向的教育体系动态优化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应以系统思维推进改革、探寻路径,扎实推进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统筹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建立健全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实现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应依据教育评价、就业情况、成才发展情况与人民满意度评价结果,探索建立健全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充分应用数智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共享,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更多学子,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获得感、幸福感。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5日 06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