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蔷
盘腿坐在98岁抗战老兵陈庆华的炕上,志愿者李秋杰边唠家常边给老人剪指甲。近日,家住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的陈庆华,又迎来了视他如亲人的志愿者们。近10年来,来自秦皇岛市志愿者团队的这份持续关爱,让陈庆华倍感欣慰。
倾听陈庆华讲述当年的战斗经历,志愿者胡宜林颇感受益。“老爷子的亲身经历,精彩程度一点儿不比电视剧的剧情逊色。”胡宜林感慨。
抗战时期,秦皇岛所在的滦东地区的老百姓踊跃参加八路军,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烈诗篇。战争远去,精神长存。2015年,秦皇岛市及时雨志愿服务联盟启动了“常态化帮扶抗战老兵”志愿服务项目。10年间,23支志愿服务队、近千名志愿者已开展节日慰问、病床护理、修缮房屋、卫生清扫、健康检查、临终送别等志愿活动1130多次。
志愿者黄大敏的志愿团队负责帮扶老兵李春才。老人家里有一棵老杏树,在这棵杏树下,李春才和志愿者们一起给年轻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还一起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志愿者要离开了,老人家会把自己种的瓜果蔬菜一袋袋提上车、拄着拐杖一路送到村口……回忆起过往的种种,黄大敏告诉记者,老人“不要忘记历史、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好生活”的临终嘱托,增强了他们做好志愿服务的动力。
“在关爱行动中,我们在精神上得到的给养远远超出对老兵的付出。”志愿者牛月华的儿子徐琪翔今年18岁,从10岁开始,每年跟随妈妈到青龙探望抗战老兵郭文林。牛月华说,在和郭爷爷经年的交往中,儿子变得懂事了很多,也自律了很多。
秦皇岛市的志愿者们为每一位老兵制作了手模、留存了照片及影音资料,这些宝贵的历史影像实物资料已被秦皇岛市档案馆收录。“常态化帮扶抗战老兵”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由中宣部、中组部、中央文明办等13个部委联合评选的全国“四个一百”、“2019年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8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