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聚焦成都世运会】
17日晚,秦皇湖畔,点亮夜空的烟花尚未散尽,成都世园会国际友谊馆区域内相约再会的歌声已经唱响。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今夜,来自世界116个国家和地区的6679名运动员、随队官员和技术官员,与热情好客的成都市民一起共度这场盛会的最后一个夜晚。场边大屏幕上呈现的,是十多天里一个个难忘的世运时刻;而留在运动员心中的,却是世运会期间那些超越竞技的暖心瞬间——大家一起编织出竞技体育背后人文交流的温情脉脉。
在闭幕式上,来自世界各地多个代表团的运动员,都打出了“谢谢你,成都!”的横幅,来表达对这座城市和市民的感激之情。
回想过去十多天,一幕幕贴心且温暖的瞬间让人感慨万千:
荷兰男子拔河运动员文森特·瓦赫曼斯在中国度过48岁生日。比赛结束后,大屏幕上突然出现了“生日快乐”的祝福语,成都世运会吉祥物“蜀宝”“锦仔”作为礼物送到面前。他说,此次世运会之旅,让他体验到中国民众的热情好客,这是自己最特别的生日。
来自法国的记者玛丽在工作间隙收到了场馆工作人员为他送上的由艾叶、薄荷等中草药制成的香囊。当得知这个香囊有芳香通窍、避秽防感作用后,玛丽十分惊喜。“每次到中国,都能收获充满意义的礼物,中国人十分热情好客,让我总是期待再来中国。”玛丽说。
世运村里,运动员们还可以与当地非遗深度“对话”。汇聚了扎染、漆扇、大熊猫文创等特色摊位的好运市集人气火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及赛事工作人员前来挑选纪念品。
非遗体验区,竹编、大漆、银花丝等非遗体验让大家目不暇接。手巧的运动员们拿起红纸学习剪纸,指尖翻飞间,收获了带着个人印记的“锦仔”;捏面人展台上,总是围满了运动员,他们在师傅指导下尝试捏面人,眼看着柔软的面团在掌心渐渐成形,化作一只耳朵大一只耳朵小的“蜀宝”。
连日来,在成都,无论是锦里、宽窄巷子等景点,还是具有烟火气的市井小巷,都成为远道而来的国际友人与成都市民最佳的邂逅场所。在洛带古镇,各国运动员们坐在客家茶馆,学几句川音,尝试展现茶艺。同时,民间杂技表演者的精湛技艺,川剧变脸的瞬息万变,口吐火焰的惊险灵动,都给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带来直击心灵的“四川震撼”。
美国啦啦操运动员艾莉森·霍夫特在离开成都之际表示,在这里,我们受到非常友好的接待,感受了活力四射的场面。
同样是来自美国队的运动员西德尼·马丁表示:“在比赛之余,我们有机会参观城市各处观景,看到了大熊猫,坐船游城,吃了火锅,也看了川剧变脸。”
“谢谢你,成都”“来中国是我最难忘的回忆”“你一定要试试火锅”“这里的人和大熊猫一样友善”……世运会各个场馆摆放的“意见簿”,从比赛开始便被运动员当成留言本,一页页纸笺见证了赛场内外超越竞技的温情。
此时此刻,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正与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挥手告别。他们在赛场上追逐梦想,在城市里感受市民热情,在中国体验现代化的万千气象。这一刻,所有美好将永远留在每个人心中,成为一生难忘的回忆!
(光明日报成都8月17日电 记者王东、周洪双、陈城、朱晓帆 光明网记者刘希尧)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8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