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文化中国行】山东青岛:讲好名人故居里的“新”故事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文化中国行】山东青岛:讲好名人故居里的“新”故事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8-19 02: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文化中国行】

  光明日报记者 刘艳杰 光明日报通讯员 尹文丽

  夜幕低垂,微风轻拂,在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龙江路7号的赵太侔故居里,一场不插电音乐会正在上演。

  “在名人故居里听音乐会,真是太有格调了!”游客陈燕红来自江西,这是她第一次来青岛旅游,“瓦檐灯影里的故居院落,和三五好友并肩倾听悠远的音乐,那感觉我到现在还在回味。”

  据了解,这座建于1935年的历史建筑,是曾经的国立山东大学校长、戏剧教育家赵太侔先生的寓所,如今,它正以非遗体验、音乐雅集与戏剧互动,绽放跨越时空的文化魅力。

  青岛市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吴玉霞告诉记者,近年来,市南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名人故居的保护开发利用,截至目前,已有8处名人故居对外开放。

  据了解,青岛名人故居保护开发的难点主要在于很多故居依然作为民居使用,维持居住状态,征收难度较大。为此,市南区探索了不少开发路径:比如,联合各部门开展拆违整治行动,制定‘一居一策’方案,还原历史风貌,为后续开发奠定良好基础;构建政府搭台、国有平台公司参与的历史名人故居保护管理模式,由区属国有企业以返租等形式盘活名人故居资源;策划名人故居主题旅游线路,串联童第周、冯沅君、陆侃如等名人故居,呈现深厚的城市人文内涵。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在青岛康有为故居纪念馆,一场以沉浸式文化体验为特色的社教活动正在上演。“穿上戏服,化身书中的仁人志士,这样的课本剧演出让我们身临其境,迸发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参与演出的学生付佳芮说。

  “从文旅深度融合的角度出发,我们把名人故居打造成为复合型的文化空间,从原来的静态式展览转向动态式体验。”吴玉霞介绍,为推进名人故居的活化利用,市南区先后推出了街区实景沉浸式话剧《寻找老舍先生》、“文脉寻踪——老舍与青岛的文学散步”数字产品;在康有为故居纪念馆,策划“名人故居漫游”护照集章打卡、《戊戌风云少年志》课本剧演出,增设文创快闪铺、有为空间站快闪咖啡等文化消费。将各个故居打造成集文化展览、主题文创等多元业态为一体的文化艺术空间,以趣味性和互动性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来。

  实践证明,在“保护好”的基础上“活化好”,名人故居就不再只是一座宅院,它既可以成为城市文旅产业的新引擎,又可以成为城市文化传承的新地标。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9日 09版)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