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作者:胡德坤(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专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含中国抗战史〕档案收集整理与研究”负责人、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教授)
由中国和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伟大的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这场战争胜利最重要的成果是构建了战后国际秩序。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前,我们的先辈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远见卓识,建立了联合国这一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集各方智慧,制定了联合国宪章,奠定了现代国际秩序基石,确立了当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这就明确指出联合国是战后国际秩序的核心。
回顾历史,国际联盟建立仅11年就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联合国成立至今已经80年,世界仍能保持整体和平与发展的局面,这是因为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战后国际秩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战后国际秩序的核心是联合国。联合国尊重人权、尊重自决权,支持殖民地争取独立和解放;规定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应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联合国支持发展中国家拥有生存权、发展权,使各国都有发展机遇;联合国是多边国际政治舞台,能制约霸权主义行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中国是联合国的主要创始国之一,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始终是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维护者和代言人,是敢担当、可信赖的发展中大国,为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可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是二战胜利的重大成果。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告诉我们,世界历史不断从分散孤立的发展走向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整体发展。二战时期建立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能求同存异、同舟共济,将世界连成了一个紧密的合作体,为二战后世界的整体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战后,世界历史进入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世界经济社会空前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将世界融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作为世界历史发展到当代的产物,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顺之者进,逆之者退。经济全球化又是一把双刃剑,对现有的国际秩序和发展模式产生了重大冲击,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历史处于十字路口,各国都面临新的选择。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毫不犹豫地担起大国责任。经济全球化是挑战也是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动能,将会促进世界经济社会新一轮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把世界各国利益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还应强调的是,1943年,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议发表《开罗宣言》,宣言声明在日本战败之后,剥夺日本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把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地归还中国。1945年,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确认开罗会议之条件必将实施。这两个文件都得到了苏联的同意,这是盟国重建战后东亚秩序的国际法准则。日本投降后,中国政府立即按照《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规定,收复了台湾和西沙南沙群岛。但是,美国主导的所谓“旧金山和约”却改变了盟国对日本归还中国领土的规定。中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本质上讲,中国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就是在维护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成果,就是在维护战后国际秩序。
总之,历史启示我们,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战后国际秩序是中国和世界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保障。国际形势越是变乱交织,我们越要坚决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战后国际秩序,这是中国作为大国所应担当的责任。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27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