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作者:胡一峰(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
近一个月来,“伊金霍洛”“村歌嘹亮”在多个网络平台频频亮相。朱时茂、刘劲、周迅、张凯丽、朱迅、周笔畅等纷纷出镜,为同一个活动打call。这就是在鄂尔多斯举办的强基工程——“村歌嘹亮”2025年全国集中展演。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48支代表队1000余人参加展演,欢快的、质朴的、高亢的、婉转的歌声响彻草原,各地乡风民俗在歌声中呈现,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在旋律中流淌。
当前,新大众文艺活力奔涌,普通劳动者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深度参与文艺创造与传播,开辟了新时代语境下文艺人民性的实践场域,形成了一批活力满满、新意盎然的成果。同时,新大众文艺为现有文艺版图调整提供了新的契机和途径。“村歌嘹亮”的核心诉求是为老百姓搭建舞台。在这幅徐徐展开的艺术长卷中,歌舞表演《劳动号子》通过各行各业劳动号子的艺术化呈现,刻画了新时代劳动者的豪迈风采;《村嫂摄影队》讲述农村妇女用相机记录家乡变迁的动人故事;《快乐村排》把新时代农牧民昂扬向上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节目既各有特色又共有底色,它们都源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都饱含普通劳动者的真挚心声。它们和“村歌嘹亮”主题活动中孕育、孵化和展现的文艺活动一起,共同构成新大众文艺的绚烂绽放。而经由“村歌嘹亮”深化拓展的文艺志愿服务从“送文化”“种文化”到“创文化”,由“传精神”而“强基层”的成功模式,为引导推动新大众文艺进一步繁荣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村歌嘹亮”凸显了文艺人民性的本质要求,拓宽了党的创新理论的转化路径。人民生活是文艺永不枯竭的来源,人民满意是文艺永不放弃的标准。紧扣“人民”二字,文艺创作生产传播接受便有了贯穿始终的红线,这也是新大众文艺旺盛生命力的根源所在。2024年启动以来,“村歌嘹亮”活动已覆盖全国所有省级区域,创作推出“村歌”7000余首。这些村歌取材于乡村生活中的身边人身边事,题材多样,风格各异,有振兴奋进曲,也有乡愁咏叹调,但都从群众具体生活感受出发,融入乡村历史文化和脱贫振兴实践。同时,这些村歌作品在曲调上最大化借鉴使用民谣、山歌等地方音乐元素,有的如唠家常,有的似诉乡愁,既亲切又鲜活,真正实现了百姓心声和时代赞歌的融合统一。这些村歌及其演唱者经过层层选拔,在全国展演的舞台上闪亮登场,不仅是一次音乐艺术技法的交流,更是一次大众创造活力的交汇。在这里,文艺的人民性找到了切实的落点,新大众文艺的发展获得了坚实的支点。
“村歌嘹亮”拉近了普通劳动者和专业创作者的距离,提供了群众文化表达的广阔舞台。作为以文艺志愿服务为依托的活动,“村歌嘹亮”主题活动广泛组织专业文艺工作者扎根基层,开展艺术点评和专业辅导。两年来,全国共有1万余名文艺志愿者参与其中,为1000余支队伍提供了专业服务。在“村歌嘹亮”搭建的文化空间中,专业艺术家和基层文艺爱好者双向奔赴,那些千锤百炼的技法与来自火热生活的创意无缝对接,那些身怀艺术天赋的群众得到专业点拨,他们充沛的生命力、感受力、创造力被激活并以艺术的方式尽情释放,又以清新质朴的审美为专业的艺术创作输送不可或缺的滋养。在这里,名家大腕的光环熔铸为“文艺志愿者”的光荣身份,“草根素人”的才华汇聚成“我是主角”的自信歌唱,专业和大众的壁垒最大限度消除,专业创作和大众创造互相赋能,共同托举起文化发展的光明前景。
“村歌嘹亮”释放了群众的艺术能量,创新了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打开方式。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展开,文化文艺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出来。文艺赋能千行百业,关键在于凸显群众在文艺活动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提升他们文艺生活的参与感和获得感,点燃他们的创新热情,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村歌嘹亮”主题活动坚持让群众唱主角,组织专业文艺工作者和群众一起在自己的土地上“种出”自己的文化,并在更广阔的平台上推动文化交流。实践充分证明,村民写村歌、学村歌、唱村歌的过程,既是艺术能量释放的过程,也是振兴力量凝聚的过程。村歌在各级平台唱、演、赛的过程,既是演唱者文化认同感荣誉感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其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强化的过程。同时,以村歌为纽带,乡村文化的诸多内容得到联动展示。比如,《乌审走马》以“马中芭蕾”展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而在2025年全国集中展演现场,除了歌舞表演,还有各省优秀民间文艺作品、非遗及文创成果的展示。“村歌+”提供了沉浸式文化消费新场景。可以说,每一首优秀村歌,都提供了一把打开文化宝库之门的钥匙,这个宝库里蕴藏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深厚根基。在这个意义上,每一首村歌的传唱,每一次“村歌嘹亮”活动,不仅是对向上向善文明乡风的有效塑造,也是对乡村振兴力量的大力撬动。
“村歌嘹亮”塑造了文艺生态新格局,彰显了文联组织“两个优势”的实际效能。文联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纽带,承担着用文艺服务群众的神圣使命,肩负着激发群众文化创造力的重要职能,在健康的文艺生态营造中具有重要作用。新大众文艺的蓬勃兴起,使文艺题材内容更加丰富、类型样态更加多样、审美垂类更加细分,也对大众审美素养提升、文艺内容优选推介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文联提供了新的工作增长点。作为文联系统打造的文艺志愿服务新品牌,“村歌嘹亮”借助文联的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两年来共发动600余个各级文联和文艺家协会参与其中,联动中央和省市级媒体平台以及各类新媒体平台广泛推广,并通过结对帮扶、培训交流、惠民演出等方式,保证村歌创演赛评各环节的正确导向和质量标准,不仅为文艺生态注入新风正气,也开辟了文联组织凝聚文艺队伍、融入中心工作的新途径。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27日 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