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这里未来可期,任你擘画!——“建功西部”系列评论之三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这里未来可期,任你擘画!——“建功西部”系列评论之三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8-27 04: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关铭闻

  翻开今夏的《光明日报》,篇篇透着“炙热”:《在西部,最能尝到奋斗的甜》《“这场‘双向奔赴’,奔对了!”》《这个夏天,去西部就业成为风尚》……

  的确,这个毕业季,大学校园里最动人的“风景”,是满怀激情奔赴祖国西部的身影;最火热的言辞,是“祖国需要就是我的选择”的铿锵誓言;最浪漫的告别,是报效祖国建功西部的相互鼓励!

  一

  其实,这些年,“建功西部”悄然间已成为学子们的自觉行动:昔日“孔雀东南飞”,今朝“俊才西部栖”。

  数据扎扎实实摆在那里:近10年,甘肃超过半数青年学子选择扎根西部。河西学院,赴疆实习支教人数、就业创业人数“双过万”;兰州大学,50%以上的研究生毕业后扎根西部;甘肃政法大学法学院,85%的毕业生留在西部……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不乏报效祖国的激情,更不缺献身祖国的行动。

  “甘肃引导青年学子扎根西部创大业”的事迹,经光明日报报道后,“一石激起千层浪”:“走,到西部去!”越来越多学子为绽放青春奔赴西部;“追寻光,让人人成为光!”越来越多的部门出台政策托举人才建功西部;“鼓励学子扎根西部,更要鼓励学子贡献西部!”越来越多的高校调整学科引才西部……

  西部的呼唤,社会的氛围,青春的热血,让这个毕业季的大学校园,处处激情涌动,人人摩拳擦掌。

  比决心,更比行动。首都师范大学69名学子胸戴红花,踏上了西行列车;同济大学又一批学子举起了“到西部去”的旗帜;兰州理工大学一个班级24人,集体投身西部能源战场……

  是啊,这个夏天,奔赴西部的学子,规模扩大,不断扩大——

  西南石油大学毕业生,留在西部的超过70%;全国多所高校西部就业率增长超过10%。北京工业大学报名西部计划人数比往年增长4倍;全国新招募西部计划志愿者比去年增长12%……

  数字攀升的背后,是青年对“青春该在何处安放”的响亮回答,是“好儿女志在四方”的炽热心声!

  是啊,这个夏天,奔赴西部的学子,层次提升,稳步提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本届毕业10位博士生,有一半选择奔赴西部;中国政法大学6年来扎根西部的毕业生,硕士、博士占比近七成;宁夏如今的博士数量,是2017年的2.5倍……

  层次提升的背后,是日新月异的西部对高端人才的呼唤,是学子们对西部这个舞台的青睐!

  是啊,这个夏天,奔赴西部的学子,舞台广阔,无限广阔——

  到了新疆,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硕士生李亦非才发现,这个“离海最远的地方”,水产资源竟是那样丰富;奔赴拉萨,长沙学院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魏鑫惊喜连连,做一名智慧农牧业“无人机飞手”的梦想终于得圆;杭州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吴润有憧憬着发挥文创专长,到了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他感恩这块土地的厚重,他庆幸当初的选择……

  西部,广袤的西部,只要你是一个好的骑手,在这里,任你纵横驰骋;

  西部,厚重的西部,只要你是一颗饱满的种子,在这里,根可以深植泥土,苗可以葳蕤参天;

  西部,大美的西部,只要你有一双慧眼,在这里,不但可以饱览风光,还可以造就风光!

  二

  有位作家感慨:“无论谁,只要来到西部,就会领略并浸染上那种令人神醉的古道热肠。”

  古道热肠,会让你迸发出无穷的潜能;古道热肠,会让你根扎得更深;古道热肠,会让你干长得更壮。

  这是最热情的“接站大队”。在新疆图木舒克,前来从教的王儒雅一出机场,面前的“豪华阵容”,让她心中暖流激荡:白发的前辈、青春的同事、雀跃的学生……

  怎么能不感动?她在日记里写下:“透过粗犷的黄沙,我触摸到了细腻的温情。”

  这是最贴心的“导师天团”。在云南昭通,湖南小伙子胡荣一进农业科学院,就得到多位前辈手把手“传帮带”,还有“定制”的培养方案、丰富的项目实践、珍贵的研修机会……

  怎么能不振奋?他用夜以继日的研究作答:“这根‘接力棒’,我要稳稳接过来!”

  对于扎根西部的学子,甘肃一位基层干部这样说:“我们要用尊重和爱让热血青年更热血,决不能让他们‘捧着一颗心来’,带着满腔怨去!”

  怎么能不倾情回馈?你许我以奉献,我报你以温暖;你许我以勇气,我报你以荣光。

  更有那“拴心留人”的实实在在政策、真真切切给予、周周全全服务!

  一位人才学家通过大量问卷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相较于工资收入,人才更看重发展前景。

  确实,“胸怀家国千秋业,不负青春万里行”。青年有抱负有干劲,哪个不想成就一番事业?跨越山河远赴西部,哪个不想人生价值实现、青春梦想闪光?

  留人又留心,就要为其开辟快速发展通道、搭建施展身手舞台、拓宽成就事业空间!

  试想,如果人才兴冲冲到了西部,干事业没发展路径,搞科研缺实验设备,评职称有“隐形瓶颈”……你能怪他抽身引退、折身而走?

  “拴心留人”,要“治坡”,也要“治窝”。

  当博士毕业生周强一入职兰州就享受“人才房票”,他打给父母的电话里溢出的全是欢欣;当唐采诗因广西南宁人才政策而解决了一系列生活难题,她踏出的每一个步子都是那样轻盈;当“引进人才”贺亮在西藏拉萨享受到医疗支持、交通补贴的“双重优待”,他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甩开膀子加油干”!

  万千事实证明:你真心诚意为人才“治窝”,人才自会放下包袱全心全意“治坡”!

  当偏远的居所被文化光芒映亮,“文艺青年”刘苑便不再感到孤独,贺兰山下的沙海、河套平原的稻浪、石嘴山的矿藏,都和她此生的奋斗连成了一体;当彷徨的心灵被夜校丰富的课程润泽,北京青年胡涛便把贵州大山当故乡,白天他是妙手回春的医生,晚上他是夜校激情四溢的音乐达人……

  给发展以空间,给生活以呵护,给心灵以滋养——西部,正倾其所有向学子们敞开胸膛。

  三

  奔赴西部,学子们脚下没有“梗阻”?心中没有彷徨?也并非尽然:

  不是有的学校担心学生去了西部会影响来年生源?不是有的学校把学生西部就业只当作“保底选项”?对扎根西部“嘴上热、心里冷”的认识偏差还须纠正。

  有这样令人忧心的数据:西部地区国家级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数量不到东部的30%。有这样让人痛心的故事:因企业不重视技术升级,到西部就业的名校研究生中途还乡。激励人尽其才、大展身手的平台仍待拓展。

  到西部“抢人”“挖人”的乱象停止了吗?没有!东部有些地方,不仅一线城市在抢,连二三线城市也纷纷效仿……

  这需要调整激励机制。能否将西部就业率纳入高校建设评估指标?促进学生在西部就业,该奖就得奖。

  这需要拓展发展平台。能否在西部建设一批国家产业先导区?不断做大“就业池”,才可能留住人才。

  这需要加大人文关怀。能否在编制、待遇上给西部更多倾斜?心里暖洋洋,浑身才能有力量。

  这需要完善政策设计。能否对到西部“抢人”追责问责?受到惩戒吃了苦头,他才知道收手。

  当政策之底托得愈来愈稳,当机制之网织得愈来愈密,当平台之基搭得愈来愈牢,青年奔赴西部才能成为常态,青年扎根西部才能成为永久,青年建功西部才能成为永恒。

  我们知道,没有西部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西部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全国的高质量发展。选择西部,就是选择将“小我”融入“大我”,就是在成就“大我”中成就“小我”。

  这些不都是明证吗?“没有自己的长绒棉,腰杆子就挺不直!”将这样的理想刻入心间,大学毕业后陈顺理奔赴新疆培育长绒棉,让盛开的中国“绒花”蜚声世界。“西部群众把孩子交给我们,就得对得起这份信任!”将这样的誓言融入行动,保定学院一批又一批学子把青春奉献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怀揣这样的信念,植物学家钟扬倾尽全力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基因资源保护。

  无论是陈顺理、钟扬还是保定学院的学子,他们洒下的每一滴汗水、跋涉的每一个脚印、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在诠释何为报国之志、何为家国情怀、何为无悔人生!

  正是因为有了无数个他们,才有了这样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2024年,西部12省区市平均经济增速为5.2%,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西藏、新疆、甘肃等6个西部省区市更是位列全国经济增速前十。

  今天的西部,早已不是传统能源和原材料基地的代名词,而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的前沿阵地。这里,已成为中国重要增长极!

  对青年人才而言,这一切,究竟意味着什么?

  戈壁滩上,光伏板如蓝色海洋铺展;崇山峻岭间,风力发电机似白色巨塔林立;峡谷深渊中,水电站如巨龙盘踞……“追风逐日”,西部需要你!

  牧民羊群识别从经验判断走向智能分析,枸杞从田野追溯到餐桌,借助遥感为草原退化提供精修方案……“数字中国”,西部盼着你!

  填补稀有金属焊接工艺空白,擎起“国之重器”“钛”空梦想,点亮绿色发展“锂”想之光……“材料强国”,西部离不开你!

  如果说东部沿海已经是一幅细节丰富的工笔画,那么辽阔西部就是一卷气势磅礴、等待万千学子挥毫泼墨的写意长卷。这里或许暂时缺少一些成熟的配套,却拥有无限可能的“蓝海”和亟待开垦的处女地。

  在这里,你的每一次努力尝试,都可能改变一隅面貌;你撒播的每一点知识星火,都可能点亮一片夜空;你的每一个创新想法,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这种“人生的开阔感”,是西部赋予青年最独特的礼物。

  历史车轮滚滚,时代潮流浩浩。回望西部历史,我们看到的是从追赶到跨越的壮阔史诗;展望西部未来,呈现的是一片充满希望、生机勃勃的发展热土。

  若山河有梦,那梦必是青年;若西部有诗,那诗由青年写就!

  (执笔人:谢文、付小悦、王斯敏、孙小婷)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27日 01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